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716期:考察神头山遗址与陆郎镇
标签:
城市记忆公益活动历史文化古村古寺山风情系列 |
分类: 记忆行走 |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716期
“山·风情”系列寻考之三十八·江宁行之三
神山头与陆郎镇
时间:2024年10月19日周六;集合地点:南京公交866路陆郎站
活动内容:考察神山头古文化遗址,行走陆郎古镇,找寻古陆郎桥原址……
特别感谢:历史文化研究者、地情专家施德荣先生领路主讲

神山头古文化遗址
位于江宁区江宁街道陆郎社区神山头公园,遗址北为郁林街、东为古寺街。1951年春,南京博物院考古工作队在江宁县境开展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确定了神山头为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古人住地遗址。属于“湖熟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该遗址长约100米,宽50米,高8米,现已建成神山头公园。公园四周有围墙,遗址有护坡,有台阶通往遗址顶部,遗址顶部现为居民健身休闲场所。

陆郎地名与陆郎桥
在今陆郎集镇之地,原有六大水塘,俗称“六塘”。《同治上江两县志》载:“六塘桥或曰陆郎,以陆绩太守得名也”。到了清道光十五年(1835)拆旧桥建新桥以后,才正式挂名为陆郎桥。六塘作为地名,在《万历重修江宁县志》中亦曾载:“铜山乡,在县南九十里,辖里……其中一个‘里’, 就是‘六塘里’。六塘,而今仍在。” 关于陆郎桥名的由来,当地流传的说法,是以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造“陆郎桥”而得名。《同治上江两县志》则载“以陆绩太守得名”,但陆绩终身边官,从未来过陆郎,乡人不觉,而陆逊曾驻兵于此守护一方平安,很可能是纪念陆逊。清甘熙《白下琐言》:“盖因江宁镇有周郎桥,遂附会之耳。”江宁镇的周郎桥,传为三国周瑜造,所以说陆郎桥为陆逊造,正好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甘熙又言:“六塘桥在江宁县南八十里铜山乡。其上流通朱门乡,有六大塘水,悉注于此,由江宁镇入江,故名又呼陆郎桥,”几经变迁,至1927年左右,正式以“陆郎桥镇”命名,后简称“陆郎”而应用至今。
陆郎其人:
陆绩是东汉末年的官员和天文学家,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但他曾在南京(当时称为建业)任职,担任太史令等职务。他在南京期间,并不看重官场,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他个人喜爱的天文和历法研究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知识。陆绩在南京的主要贡献之一是他继续并发展了二十八宿体系,这是中国古代用来观测星象和制定历法的重要体系。主要作品《浑天图》,另传还有注释《易经》,撰写《太玄经注》等。
陆郎故事之《怀橘遗亲》(“遗”字在此读作“wèi”音同“位”)
这个故事被编入二十四孝,写后汉时期,六岁的陆绩随父到达九江拜见大将军袁术,袁术用柑橘款待他们父子。陆绩将两个橘子放在怀中,拜谢告辞之时,柑橘落地。袁术笑问,孩子为何要将柑橘带走,陆绩说准备带回给母亲吃,袁术对陆绩(的孝心)“大奇之”。
[后汉]记载:陆绩,字公纪。年六岁,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归拜辞,橘堕地。术曰: 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 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wèi母。 术大奇之。有诗为颂。诗曰:
孝顺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橘,遗wèi母事堪奇。

陆郎故事之《廉石压舱》
有诗赞颂:
郁林太守史称贤,金珠不载载石还。
航海归吴恐颠覆,载得巨石知其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