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智化寺有享誉世界的三宝:藻井、转轮藏和京音乐。在这篇博客中,我先说说这第一宝——藻井。
藻井是我国古代殿堂室内顶棚中最高级的做法。古人穴居时,顶上开洞以纳光、通光、上下出入。以后出现房屋后仍保留这一形式。其外形像个凹进的井,“井”加上藻文饰样,所以称为藻井。藻井一般位于室内佛像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有彩画、浮雕。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是主水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
北京智化寺原有三块藻井,分别镶嵌在藏殿、智化殿、万佛阁的三组建筑顶部。现在仅存藏殿中的这块,智化殿中的现存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而万佛阁的则在美国的纳尔逊博物馆。
藏殿位于智化寺二进院西侧,它是智化殿的西配殿。面阔三间。因殿堂正中立着一具转轮藏而得名。这里我暂且不谈转轮藏堪称一绝的雕刻艺术,也不谈其佛教艺术,只讲转轮藏顶部中央的藻井。因为从整体来看,转轮藏的顶部处理是最好的。它不仅在大家一眼能看到的表面,运用镂空雕、高浮雕、中浮雕、浅浮雕等多种技法来表现佛法无处不在,同时还利用了观众视觉上的隐约模糊感觉在转轮藏顶部大作文章,使站在下面的人容易在心理上引起联想,从而达到佛法至高无上的目的。

藏殿藻井是一个圆柱形的藻井,下方上圆。其结构自左右坨梁起向上斜出,斜板上遍绘佛像,上面琢卷云莲瓣各一层,再上有一圈圆板像个井口,板之隅角亦雕卷云,其上有小斗拱五层,中央置圆板,书七字真言,内里卷草、莲瓣以朱、青、绿三色间杂相饰,别以金线,对比强烈,配合协调,应属上乘。
藻井顶部以六字真言为主题的天花。
藻井四周雕饰的朱青绿三色描金卷云纹。

藻井的外沿是方形,以覆莲形式层层递升,至最高处突然变仰莲,一尊毗卢佛像背西面东端坐于莲心之上,面貌庄严丰丽,衣纹洗练流动,毗卢佛像顶部的天花中,饰以圆板式藻井。凸起的顶部与凹进的藻井,伸缩相对,相得益彰,极有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