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2016-07-22 13:59:21)
标签:

杭州富义仓游记和攻略

杭州游记和攻略

天下粮仓

富义仓遗址公园游记

谭钟麟与浙江富义仓

       沿大运河边行走,一面黄底红边的幌子在前方飘动,上书“富义仓遗址”五个大字。这让我想起来了前几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天下粮仓》,其中有些情节就是与这个富义仓有关的。

       富义仓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浙江巡抚谭钟麟因当时杭州粮食告急,遂令杭城士绅购粮十万石分别储存于原有的两个粮仓。因原仓库不敷存储,购买霞湾民地十亩,再建仓廒。清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历时四年粮仓建成,共耗白银一万一千两,仓房共四排,可储存谷物四、五万石。同年冬天,谭钟麟调任陕甘,临行前将仓库命名为富义仓,命名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

      杭州富义仓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民国时期,改为浙江省第三积谷仓,短时做过国民党军用仓库。解放后,杭州市粮食公司接管,作为民生仓库分库,后部分改为军区家属宿舍和杭州造船厂职工宿舍。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一个古粮仓,建国后其仓储功能也几经变迁,但作为“天下粮仓”的重要一员,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仓储文化的实物见证,富义仓依然屹立在运河最南端。如今的富义仓是围绕遗址保护,于2007年以原有的占地范围、用原有的材料、按原有的历史风貌、原汁原味进行修复的,共有13幢建筑。其杭州的运河航运仓储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现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杭州大运河边步行道上“富义仓遗址”的幌子将我引到了著名的“天下粮仓”——富义仓。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出,富义仓位于大运河与其支流胜利河的交汇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现在建成了“富义仓遗址公园”,免费向游客开放。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这一片区域,整个归属在“富义仓遗址公园”内,照片左侧那个白墙青瓦的柱形尖顶建筑物是原来粮仓的通气道。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富义仓的围墙极具江南特色。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富义仓前卸船码头在大运河支流的胜利河边。仓的大门前有个大棚,以前粮食从河埠头运来后,运粮的工人可以趁管事者称量入库的时间,在这里喝茶歇脚。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义仓是旧时中国各地汉族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隋唐已有。富义仓是清代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仓库,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霞湾巷8号,京杭大运河畔,占地10亩,可储存稻谷45万石,共有4排仓储式长房,内有砻场(即碾坊),碓房(舂米的作坊)、司事者居室等,另有1亭供歇息。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从富义仓的大门向外望去,就是河边的卸船码头。想当年,这么多稻谷要通过京杭大运河船运至北京,这门必定要建的离河很近,方便搬运工人上、下装卸。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大门边上还有一个账房,就是当时管理人员待着的地方。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那些码头工人背一袋东西,然后到管事的人那里拿一根棒子,最后再数棒子领钱。估计当时富义仓的工人也是这么干的。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站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富义仓内有三道门,将整个富义仓分成了前、中、后三个区域。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进入粮仓后,里面就是这样一间间的粮库。这里还要提到每间仓房的地板铺设。2号至10号库房的地板是一根根的木档,然后用木板做隔层,就跟我们装修打地垄一样。因为这些房间都是储谷用的,防潮是很重要的,所以库房与地面是架空以便于通风透气。因为库房地板被抬高了,所以进入房间得踩着木质台阶才行。以2号楼为例,它长31.215米,宽11.4米,中间打通,是富义仓中面积最大的储谷室,门口一溜排了七副木台阶,每副木台阶有三级。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富义仓的中间区域,两侧是库房。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富义仓现在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有比较严的安保措施。由于是木质建筑,在木壁上都布置了消防监控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这是各库房之间连通的过道。其实富义仓储存的粮食一直以来都是稻谷而不是大米,因为稻谷有壳,对虫、霉、湿、热有一定的抵御作用。这些稻谷除了从运河漕运到北京进贡朝廷,遇上荒年,也会拿出来赈济百姓。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当时富义仓内共有五六十间粮仓,每间约20平方米,可存四五万石谷物,还有砻场(去稻壳的碾坊)、碓房(舂米的作坊)、司事者居室等。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斑驳的老墙记录了富义仓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坐在这布满历史尘埃的椅凳上,遥想当年发生在这里的仓储风云,体味一下发生于大运河历史上那史诗般的商贸文化,何尝又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践行呢?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富义仓内养殖的荷花开的也是娇艳欲滴。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富义仓前门过道,被转型为一家“韵和书院”,“韵和”两字,感觉是运河的谐音。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这里的一部分也被用作“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直属联合第一总支部委员会”的“盟员之家”。看了看墙上挂的盟员介绍,名人还不少,照片上的季羡林和张岱年都是非常著名的人物。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富义仓所处的位置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其南面是反映接驾文化的御码头,往北是佛文化气息浓厚的香积寺和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东为特色临水古街——胜利河美食街,西则与运河特色画舫“乾隆舫”隔河相望。富义仓共有13幢建筑,经过历次翻修,现在留下来的古物不是很多,不过,大门的门框倒是清末时留下来的,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字是上世纪60年代写的,全都原汁原味保留下来。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富义仓的老界碑。富义仓是在谭钟麟为浙江巡抚任上建成的。谭钟麟是民国大佬谭延闿(蒋介石宋美龄结婚,谭延闿为介绍人)之父。晚清时期官员,是反外族侵略的著名义士,也是反对变法、因循守旧之一。他为官政绩卓著,颇有政声,曾两次到杭州做官。第一次在同治五年(1866年),任杭州知府。第二次是光绪五年(1879年),任浙江巡抚。1905年谭钟麟病逝于湖南长沙,享年83岁。光绪六年冬天的杭州,百业凋敝,民生困苦,吏治腐乱。谭钟麟甫一到任,在整顿官吏问题的同时,对民生问题也十分关注,尤其是粮食的储备。经过数番考察,他下令让士绅们都来出钱,然后通过这笔钱采购了十万石粮食,计划储存在宝善桥西的永济仓和城内义仓这两个旧仓库,但储量有限,装不下这么多粮食而另想办法。谭钟麟又拨出一万一千两银子,由官方出面购买了香积寺南边霞湾巷东南面一带的十亩民地另建仓廪,于188012月动工,落成于光绪十年(1884年)7月,耗时近44个月。这个新建成的仓库,就是现在的富义仓。富义仓落成没多久,谭钟麟调到陕甘地区去当总督了。临走之际,把这个在他手上建造起来的仓库命名为富义仓”。
第979篇.杭州游记(十一)富义仓

富义仓的屋顶结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