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了富义仓出来,沿着大运河边的步行道走不多远就是著名的香积寺。
杭州香积寺,位于今拱墅区香积寺巷45号,临京杭大运河,是通过运河进入杭州主城的第一座和离开杭州主城的最后一座寺庙。它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旧名兴福寺。后由宋真宗赐额“香积”。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四年重建。清康熙五十二年在寺门前修建东西石塔两座,后仅有西塔留存。寺庙曾被杭州盾牌链条厂等单位长期占用,2010年链条厂搬迁后,原址复建香积寺。
据记载,香积寺几经兴废,当年大运河上船只往来繁忙,是杭嘉湖一带佛教信徒从运河到灵隐、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地,该寺在运河及杭州佛教界拥有很高地位。
个人觉得,与全国新修建的很多寺庙相比,香积寺还是很有特色的,如它的铜建筑,唐朝的建筑式样,所供奉的与众不同的主佛,清康熙年间的古塔等都值得一看。 
杭州自东晋以来,佛教盛行,加之五代吴越国的大力提倡,成为东南佛国。运河湖墅一带,也是寺庙庵堂众多。除了香积寺,历史上还有接待寺、华光庙、五届庙、元帅庙、关帝庙等,佛教氛围浓烈。而香积寺是湖墅地区著名的寺庙,进城香客的集散地,在运河及杭州佛教界拥有很高的地位,可惜元朝末年的一场大火毁了香积寺,后来虽重建多次但没了元气,进入衰退期。

这是大运河边的香积寺码头。始建于北宋初年的香积寺,旧时香火极盛。当年寺门前的大运河,每天上百成千艘船只往来,晚上灯烛通明,五更时敲板击鼓,就会有香客上岸请香。

香积寺码头的牌楼。香积寺是运河的第一香,俗称“香火头道门”。香客们坐船从杭嘉湖,甚至苏南、苏北地区,沿着运河来到这里的码头靠岸停船,上寺里烧头香,然后再到松木场河老龙潭停船上岸,络绎到昭庆寺、灵隐寺烧香。到了菩萨诞生日、出家日、成道日,或盂兰盆会等各种佛教重大节日,更是会举行各种佛事,信众云集,梵呗声声,清音远扬。那时的香积寺占地面积超过灵隐寺,北面一直到长荡(茧宝仓库处),南面大门如岳庙一样气派。
2010年2月7日,新香积寺正式落成开放,占地面积1685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13150平方米。香积寺广场上牌楼端庄大气,双塔矗立挺拔,放生池碧波荡漾;整个寺院成长方形,规模不小,共四进(加山门石牌楼为五进),由若干栋一至三层殿堂组成,是杭城的八大寺院(灵隐寺、上天竺法喜寺、中天竺法净寺、下天竺法镜寺、韬光寺、永福寺、净慈寺,香积寺)之一,也是杭州主城区北部的标志性建筑和最大的禅文化交流场所、佛教旅游景点。
现在从香积牌楼进入,依次为天王殿、大圣紧那罗王菩萨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还有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钟、鼓楼等建筑,这些都是新建的,唯一保留下来的是一座清代石塔。
有钱就是任性。新修建的香积寺尽显奢华,架设在放生池上这座石桥取名为“金水桥”,但比北京天安门前的金水桥装饰更为华丽。
香积寺前的第二重牌楼——般若门。
新香积寺建筑也颇具特色。寺庙是一座“铜”式建筑,更显金碧辉煌,这在寺庙的建造上也是非常罕见的。所有大殿的门槛也是用铜包起来的。包裹的铜也有很多种类,比如下面深一点的是紫铜,上面的是黄铜。这样做一来是为了耐磨,二来是耐脏。粗粗一算,整个寺的铜柱、铜瓦、铜门槛和佛身及钟楼里铜钟(高2.36米,重达3吨)等共消耗400余吨铜。
屋檐下的椽头钉上,也包了一层铜,上面有一个写意的“香”字。据说寺里所有建筑上的椽头铜钉加起来,有9000多个“香”字。

此为香积寺前广场上的清代古塔——西塔。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僧人祥丈住持香积寺时建成双塔,1968年“文革”破四旧时东塔被毁,留存西塔。西塔为石结构,除一部分用青石外,其余部分石材用湖石砌筑,是仿木结构楼阁式实心塔。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12米。

西塔上的浮雕。西塔最具特色的是塔身外壁高浮雕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佛像和束腰雕刻浮雕仙鹤、凤凰等飞鸟嬉戏图案,塔刹作窣堵波形,塔身挺拔细劲秀美,是杭州现存清初建筑的优秀代表作品。
这次复建工程,是按照遗存的西塔原样“克隆”一座新石塔,位置在原西塔的西面,构成双塔对峙的格局。这样一来,原西塔成了东塔,尽显历史沧桑,新建的石塔则成了西塔,尽显新时代特色。
“大圣紧那罗王菩萨殿”及两边的鼓楼、钟楼都是典型的“铜”式建筑,看不到一块木头。门窗、柱子、楼梯全部用铜包裹着,连四座大殿屋顶上也采用铜瓦,屋脊、栏杆等部位也做包铜处理。
寺庙的木柱子全是方型的,起承重作用的斗拱搭得参差不齐,在其他的寺庙很少见,它是参考唐宋时期建筑做的,所以现在看到的斗拱搭建方式就是唐宋的风格。从这张照片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出门槛、柱子和横梁等全是用铜包裹的,很有特色。
新香积寺的佛身采用铜质或独木而成,造价不菲。此为香积寺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三尊佛,分别为:前世佛燃灯佛、现世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佛(从左到右,独木成像)。

这是文殊菩萨(骑乘狮子)。
香积寺中供奉的主佛是大圣紧那罗王监斋菩萨(属护法菩萨),是国内唯一供奉监斋菩萨的寺庙,也很独特。“紧那罗”译成中文则为“疑神”,意为“音乐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龙八部”之一,因其头上长角“似人非人”“似天非天”,有点令人疑惑不定,故又名为“疑神”。传说元代时,紧那罗曾化为少林寺香积厨火头老和尚,持三尺拨火棍打退围寺的红巾军。因之被少林寺尊为护法伽蓝,又称其为“监斋菩萨”。后来的宋真宗赐名香积寺,不仅是为了名实相符,也是为了彰显他对佛国勤劳勇敢的下层菩萨的尊重。杭州香积寺把伙夫头儿作为主佛来供奉,这在中国寺庙中是个创举。
紧那罗王有男女之分。在香积寺中,紧那罗王的男女身背靠背地塑在一起,均为铜身。正面为男身,反面为女身。男身就是上面那幅照片的模样,而女身则是这幅照片上的模样。女性又称妙音菩萨。
香积寺全景。广场上的左右各有一石塔 ,一座是新的,另一座是康熙年间建的。
复建香积寺是作为2009年运河综保工程项目——大兜路历史街区保护工程的一部分,杭州市政府投入巨资,拥有所有权,聘请原净寺的惟迪法师担任新香积寺的当家住持(监院)。
香积寺复建以来,每年除夕之夜,吃完年夜饭后,游人、香客坐水上巴士到香积寺码头(香积古埠)下船,或开车、行走等交通方法早早来在寺庙广场,虔诚地排队等候烧头香,待寺庙的大门一开,便鱼贯着涌入寺内,一座殿一座殿,一尊佛一尊佛地拜过,祈求来年的平安幸福发达。可以说,香积寺烧头香已经成为杭城许多百姓过春节时都要做的一件“礼”事、大事。至今香积寺的香火仍兴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