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成为常态,真的无法根除吗?
山东姑娘徐玉玉,十八岁花季,十年寒窗苦读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可未及走进校园却遭遇电信诈骗,身心俱焚的她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含恨离去。据最新消息,山东省公安厅调度彻查“徐玉玉案”专案组已奔赴各地。
说实话,“彻查”这个词用在这个案子上让人一丝安慰都没有。如果不是出了人命,对一起电信诈骗案别说彻查,恐怕立案都难。这也是为什么电信诈骗已经成为社会常态的原因,犯罪成本太低,被抓的可能太小,逃脱制裁的概率太大,逍遥的日子太久。
当然,把这一切的不责推给公安是有失公允的,要想真正斩断电信诈骗这只魔爪必须从根子上入手。而让人们困惑不解的是,电信诈骗的根源到底在哪里?究竟能不能根除?我们被电信诈骗骚扰的日子还要熬多久?
现在似乎有了点儿眉目,因为有部门站出来说了,是一些虚拟运营商不认真执行手机号码实名认证,所以给诈骗犯提供了方便。但问题就出来了,手机实名制不是一天两天了,明明知道有虚拟运营商在知法犯法为何不及时处理?却任由电信诈骗泛滥成灾!
由此看来,根子不是虚拟运营商而是利益。在诺大的市场范围里,无论是虚拟运营商还是基础提供商,眼里盯着的都是一个字“钱”。因为钱、因为利益而置社会秩序,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也许这才是电信诈骗一路畅通的缘由。
据说,基础供应商提供给虚拟运营商的盈利空间太小,结果就是逼迫虚拟商走歪门邪道赚钱。这个说法属不属实外行人无从知晓,也搞不明白什么虚拟运营商,但每天大量发生着的电信诈骗事件让每一个人都不堪其扰,却是让每一个人愤恨不已的事实。
而更让人焦虑不安的是,现如今,电信诈骗已经从“姜太公钓鱼”上升到了“精确制导”,新近发生的这起徐玉玉案就是一个明证。在她被骗的前一天,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真实电话通知,可怕的是第二天诈骗电话就到了,别说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姑娘,就算是一名家长,也会很自然的联想到这个电话是之前电话所说事宜的延续。
现在一切矛头都对准了170、171号段,而这些号段据说都是虚拟运营商所持,虚拟商作恶似乎有了铁证。但问题是作恶不是一天两天了,每个号码从哪个虚拟商手里发出去的应该不难查出来吧?如果早下手,谁放纵诈骗先制裁谁,会有这么多的电信诈骗案发生吗?而如果查不出来谁发出去的这么多诈骗号位,那问题又该是谁的呢?谁该赔偿那些无辜者的损失呢?谁又该为这个社会风气的被败坏负责呢?
在这个世界上有果必有因,很多人说要追究那些信息泄露者的法律责任,但现在的问题是诈骗者都在逍遥法外,隐藏更深的诈骗利益链能说断就断了吗?利益链一天不断,精确制导的电信诈骗就会随时降落在每一个人头上。
电信诈骗已经成为社会的毒瘤,危害着每一位社会成员,谁也不知道下一秒的受害者是谁,但罪犯却无时无刻的不在利用手里的精准信息策划着一起又一起针对公民的有预谋的诈骗侵害活动。打蛇还得打七寸,公安破案是寻根求源,找不到诈骗人那就先追究为了私利放纵犯罪的单位和企业,不管你是基础提供商还是虚拟运营商,该负的责任没有负到,该守的法律没有遵守就必须受到制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