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专家的故意?还是媒体的炒做?

(2007-12-22 14:24:05)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随笔/感悟

分类: 谈天说地
 是专家的故意?还是媒体的炒做?
 
                                                   文/墨菲

    近日,几大网站分别爆出:“孔子原是私生子!”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朱维铮在广东省档案馆的“名人名家讲堂”上语出惊人。

    仅从头衔来说,我们就没有理由怀疑这位专家可以用这种研究成果来炒做自己。而媒体的标题却出奇的一致,皆以“专家”“私生子”等等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朱维铮被人称为史学家,作为专业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曾于今年三月因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速度成为文化明星,而冲至前台以历史大师级的权威和学问批驳于丹根本不知何为《论语》!此举不仅让这位专家闪亮于人们的视线前,更是掀起了一场“于丹是非大战”,当然这场最后归结为业内相嘲的争论,也没成就多少时日。但专家们很是抢眼了一把,媒体更是大呼过瘾,值得。

  此次“孔子原是私生子!”之论,是否又是媒体的炒作?还是专家的故意呢?

  其实,这个问题本不成为问题。但就是许多让人不得而知的东西而导致了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先不说媒体是否是炒作,仅就专家而言,既然达到了“史学家”的崇高地位,本应该把更多更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如饥似渴”“平庸低俗”的人们。而我们现在许多的专家学者或是反其道而行,或是媚低俗而来。

  研究孔子多年的朱教授,如果把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文化成果,回报给社会,那么这种研究成果,也还有化成生产力的机会。但可惜的是,高老却不能正视自己,正视他人。也许他确实是研究了孔老夫子的生平演进,但这并不是随意开口,语不惊人势不休的理由。

 试想,一个博士生导师可以用这种例子左证自己的研究价值.那么,他的学生们呢?该不会再拾老师牙慧,再去史记里反复查考了吧?那么,为了证明孔子确实是野合而生,为了能更快的拿出"研究成果",为了更热烈的形成轰动效应,显示自己的出类拔萃,是不是该开始研究到底是那滴精液成就了孔夫子的辉煌出世?

  呜呼!如今我们的身边已不止一个两个所谓的专家,所谓的学者,放着干净的学问不做,却非要学习那些“娱记”们,走旁门左道,行浮躁之事,做一语惊人!这到底是社会的悲哀呢?还是伦理的丧失呢?

  如此下去,学问将不再学问,文化也将不再文化。盯着各自的下三路以及可疑的突起部位,然后从专家学者的专业角度,来发现“新奇”,来体现“高深”!真若如此,中华文明之航船也就距搁浅不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