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第2版)刘称莲》之一

标签:
育儿教育情感 |
分类: 读书笔记 |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第2版)刘称莲
孩子不去上学,是选择还是问题
>> 现在的教育模式,就像国家需要苹果了,大家赶紧种苹果;第二年又需要草莓了,再赶紧种草莓。这样培养出来的是果园,不是森林。
>> 我一样大的人大多数正在纠结考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而我现在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喜欢的人。”听到儿子这么说,朋友非常欣慰。如今,她的儿子已经长大,虽然没有读高中,也没有大学文凭,但他很阳光,也有一份非常喜欢的事情在做。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上大学,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要上大学。在孩子产生不想上学的想法,或者有行为表现的时候,家长要看看孩子属于哪种情况。如果是像上面讲到的朋友的儿子,有自己的思想和对自己未来的设想,家长是否可以支持孩子,并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切实帮助孩子?
>> 家长可以真正从孩子的需求出发,放下“一定要上学”的执念后,孩子反而会变得灵活,没有那么较劲了。
>>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不想去上学,这到底是一个问题,还是一种选择?值得我们去思索。家长们可能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探索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然后再看看能用怎样的方式去支持孩子,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我的孩子不见得就得跟别人的孩子一样”,孩子是多样的,成长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
小升初,我们来了
>> 孩子的天性都是向上的,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在考试成绩差的时候,内心最受挫最难受的那个人也是孩子。
>> 学习本该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到学校里汲取知识,可以满足好奇心,不断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阅读和写作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从学校回来的孩子应该是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因为他每天都在成长。
给孩子一双求知的翅膀
>> 好奇心,让孩子想学习;成就感,让孩子爱学习;好心情,让孩子愿学习。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应该在孩子的内在动力上下功夫,孩子的内在动力被调动起来,他才有可能在学习上有好的表现。
>> 如今很多孩子的家庭条件非常好,有些孩子说“读书为了什么,不就是将来能过上好日子吗?我爸的钱够我花几辈子了”,所以,告诉现在的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可以找个好工作,生活得更好,对他们已经没有说服力了。
>> 好奇心的满足正是孩子喜欢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在动力。
>> 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体验性的学习正是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加深。再说了,体验性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趣味性也很强。
>> 在不关注成绩的情况下肯定孩子的成长,对树立孩子的自信很有帮助。这样的引导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因为生活和成长的需要,学习是可以让人强大的一种手段,考试和分数只是对学习的考查,而不是目的。
>> 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习之余有个好心情。上中学的孩子挺苦的,每天早出晚归,晚上回家后还要做功课,比我们许多朝九晚五的家长还要辛苦得多。我们应该体谅孩子的辛苦,回家后少谈学习上的事情,多谈谈轻松的话题。
>> 当孩子考不好的时候,我们不去指责,而是给他一份理解和支持,让他有一个好心情,那样孩子才能鼓起“再战”的勇气,面对更多的困难。当然,如果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并能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便是对孩子莫大的支持了。
>> 好奇心,让孩子想学习;成就感,让孩子爱学习;好心情,让孩子愿学习。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应该在孩子的内在动力上下功夫,孩子的内在动力被调动起来,他才有可能在学习上有好的表现。
学得巧才学得好
>> 要求孩子每天要严格按照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检查的顺序完成学习任务。训练阶段,孩子每天都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家长也要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他评,双方不仅要评分,还要写下评估意见。
>> 写评语的时候,一般都夸赞她做得好的部分,做得欠缺的地方则轻描淡写或者干脆忽略掉。
>> 每天开始写作业之前先复习老师当天讲课的内容,复习完再写作业。这样回忆一遍老师当天讲的内容,一是可以巩固记忆,二是写作业的速度会加快,毕竟在写作业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不用再翻书了。
>> “学而时习之”很重要,对中学生来说,学完一个单元后,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是很好的复习。
>> 学习上除了每天做好当天的功课外,过一段时间来个“小结”也是很好的学习习惯。“温故”的办法很多,当天的复习很重要,“小结”也不可忽视,因为这都是学习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