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上台 目光对内

标签:
钓鱼岛东亚局势缓和外相安倍上台对华关系杂谈 |
分类: 国际评论 |
刊于《深圳特区报》(2012-12-27)
日本新首相披着鹰派战袍上台后,他的目光开始向内看,看到的是经济、经济还是经济。他不是不想在外交上强势,而是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华关系上,他需要在钓鱼岛问题和“日本第一大出口国”之间做出选择。因外交强硬而丧失中国市场,后果不言而喻。他一定知道,中国消费者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如同“大象”,身子往韩国或美国稍稍扭动一下,日本的诸多企业将快速破产。
http://ts1.mm.bing.net/th?id=H.5055344813082344&pid=15.1目光对内" />
在向首相宝座冲刺时,安倍披着鹰派战袍,手持寒光闪闪的外交佩剑一路猛攻。等到坐上首相位子后,他的眼睛已开始对内看,琢磨写在日本选民脸上的诉求。
他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选民最大的期盼是提振日本经济;他看到经济上搞不出点名堂,自己被同党掀翻的日子屈指可数;他看到美国的对外政策重心,也在向经济转移。他看到的是经济、经济、经济。
也许,安倍想到了2006年第一次担任首相的往事:他曾专注于外交和民族主义,但选民更关心自己的生活状况、养老金及小泉启动的邮政改革。与民意相悖的结果是,自民党在次年六月的参议院选举中一败涂地,安倍黯然下台。
现在的情形与6年前颇为相似。明年6月,日本参议院要同样换届。如果自民党不能给选民看得见的经济实惠,输掉选举,安倍会重蹈覆辙。也因此,在组阁过程中,他处处显出“汲取教训”的谨慎,把自己的心腹和党内重臣,安排在经济和金融领域。
不是说安倍不想在外交上强势,而是他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华关系,他需要在钓鱼岛问题和日本第一大出口国之间做出选择。因外交强硬而丧失中国市场,后果不言而喻。“政治老姜”安倍算计得很清楚,他显然要优先选择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的一面,而想淡化处理钓鱼岛问题。他更清楚,中国消费者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如同“大象”,身子往韩国或美国稍稍扭动一下,日本的诸多企业将快速破产。
对待韩国一样,安倍凭借主权狠话上台后,马上对新任女总统示好。硬对独岛争端,可以让民族主义者热血沸腾,但无助于解决经济问题。对当今的日本来说,能出口一点东西,比什么都有用。
对于盟友美国,安倍表现出极大的兴致。把熟悉冲绳事务的岸田文雄提拔为外相,就是要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处理好美军在日基地问题,尝试放松日本和平宪法对发展军力的限制。不过,日元的大幅贬值,必将影响日美之间的贸易关系,给美国货出口摆上路障。美国对日本难道没有一点戒心?
安倍的目光开始向内看了,但并不意味着他放弃长期坚持的右倾政治主张。他会在修改战后制定的和平宪法上大做文章,以防党内右派的反叛。但这一点,恰恰是中国、韩国、美国、俄罗斯一致反对的地方。如何阻止日本修宪,也便成为东亚各国对日政策的焦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