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斯卡选择了脑子,而不是眼球

(2010-03-09 10:16:10)
标签:

电影

拆弹部队

阿凡达

奥斯卡

眼球

中国

文化

分类: 文化评论
 为深圳《晶报》写的社论(2010-03-09) 
《拆弹部队》完胜《阿凡达》,无疑出乎很多中国电影人和观众的意料。

  《拆弹部队》制作成本只有1200万美元,票房1600万美元,相当多的人甚至都没听说过这部影片。而《阿凡达》是人人皆知,5亿美元的巨制,上映3个月已有25亿美元的票房。为什么奥斯卡的评委们偏偏看重“小小”的《拆弹部队》呢?

  奥斯卡是一项学术奖项,最看重的是艺术性和电影内涵,不唯票房,不唯制作成本。能够激起观众对人性的思考,能够深刻反映人间信任、兄弟情谊、忠诚以及荣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德性和禀赋,能够挑起人们不断争论的,就是值得崇尚的影片。《拆弹部队》自2008年首映以来,批评声、议论声从未间断。众声喧哗中,逐渐沉寂的是影片表现形式,升华的是对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认真思考:为什么战争和鸦片都会让人“上瘾”?战争的敌人到底是谁?文明之间的隔阂究竟应该如何消除?而对于《阿凡达》,人们说得最多的可能是:“你看过吗?”

  是的,奥斯卡选择了艺术,而没有选择商业;选择了脑子,而没有选择眼球;选择了内容,而没有选择形式;选择了现实主义,而没有选择技术主义。也因此,《拆弹部队》不仅把最重头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奖收入囊中,同时获得了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音效剪辑和最佳音响效果3个奖项。而《阿凡达》则获得了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艺术指导3个小奖项。其中释放的价值取向,虽然不能说是电影发展的未来指向,但中国电影人的确应该从中汲取一些东西:艺术意义上的大与小,与商业意义上的大与小,不一定是成正比的。

  反观中国电影,总是把钱和技术摆到优先位置。每每进行影片宣传,投资规模是不可忽略的信息,大制作俨然成了“大电影”的首要条件;接着是轰轰烈烈的明星炒作,没有“大腕”,电影魅力仿佛无从谈起;制作上,挖空心思搞特技,仿佛场面越刺激,人飞得越高,就离“艺术”越近;而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几乎无一例外地以票房高低来衡量,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以GDP为惟一标准的思维一脉相承。

今年的奥斯卡奖再一次提醒中国电影人:回到现实主义,摒弃技术迷思。好电影首先是内涵丰富,剧情厚重,金钱和技术不过是工具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