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象之争到“最大”和“最快”之争

标签:
经济财经人均消费水平印度中国龙象之争最大最快杂谈 |
分类: 国际评论 |
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访谈(2010-03-10)
http://indolinkenglish.files.wordpress.com/2009/09/india-china101.jpg
主持人:现在马上连线资深评论员陈冰先生。陈先生,进入虎年,中国和印度间的经济竞争似乎在加剧,你怎么看待中印间的竞争态势?
陈冰:美曦,的确是这样,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在加剧,可以说是全面竞争。过去国际上常把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竞争,叫做“龙象之争”,而现在换了说法,是新兴经济体中“最大国家”和“最快国家”之间的竞争。把印度标签为经济发展“最快国家”,已经说明竞争态势发生了变化,过去,这个称号是给中国的。
主持人:你说中印之间的竞争是全面竞争,何以见得?
陈冰:这个全面竞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从战略角度来说的。就是说从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各个领域都在竞争。经济上在竞争增长率和发展规模;政治上在竞争社会稳定和消除贫富差距,中国在修改选举法,印度也在修改议会法,要把三分之一的国会议席留给女性;外交上在竞争大国地位,奥巴马访问中国,辛格就去白宫倾诉;军事上在竞争海空能力,印度在造航母,还从俄罗斯等过大量买军火。
主持人:那么第二层含义呢?
陈冰:第二层含义,是从经济角度来讲的。印度不仅宣称要在GDP上赶超中国,而且在农业经济、铁路修建、信息技术、能源战略上同中国展开竞争。这几天,印度连续发出几份热气腾腾的“挑战书”,先是说要在GDP上超过中国,达到10%的增长率;接着又宣称在高速铁路上不能落在中国之后,要快速筹划高铁网络规划;最新的消息是印度的IT业在快速复兴,金融风暴中失业的计算机软件人才,又高高兴兴去干“老本行”了;将要发生的是,俄国总理普京在访问印度的行程中,要和辛格签署两大单生意,能源协议和军火协议,都在100亿美元之上。最新的统计显示,1月份印度出口增速强劲,同比上升11.5%,经济增长后势看好。
看,在这半个月时间内,就发生这么多事,可见中印之间的竞争是多么火热。还有,在增长方式上,印度似乎也设法走与中国不同的道路。
主持人:中国最近也在不断强调要快速转变增长方式,那么印度与中国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陈冰: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为主要特色,中国因此成了“世界工厂”,有大量比较低端的工业企业,这就是中国目前要加快改变的,提出要扩大内需。而印度已经是内需驱动型经济,人均消费水平远高于其他亚洲国家人均消费水平,新兴中产阶级的消费对其经济发展的推动是非常有力的。加上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使得印度正成为“世界办公室”。中国和印度在经济上的差别,用形象的话说,就是一个是世界工厂,一个是世界办公室。
主持人:这很形象。那么能不能具体地说说中印在经济上的差别呢?印度经济能超过中国吗?
陈冰:印度经济要超过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教育、市场开放等方面还需要向中国取经。
但是印度在过去10年中,也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投资回报率上,印度是25%,而中国是17%,投资印度的诱惑力更大,今后外资很可能更多地投往印度;在企业类型上,中国的私营企业中目前还没有和欧美公司展开国际竞争的大公司,而印度在软件和IT行业中有一批世界级私营企业,有可能在新经济领域中再上一层楼;从产业结构上看,印度的优势产业似乎没有中国全面,但在服务业和科技产业这两大块上的附加值很高,把握了利润高端的两头;在经济软环境中,印度的社会信誉度、知识产权保护、媒体监督和独立等方面,在国际上的评价高于中国,外资很看好。
主持人:印度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有什么特别的作为吗?
陈冰:我特别想介绍的是,中国和印度在解决农村人口问题上不同的策略。
印度有70%的农村人口,农业落后成为发展的瓶颈。在中国是通过农民工进城打工,来解决农村问题的,而印度则直接采取重农政策,虽然起步较晚。他们似乎在走与中国非常不同的道路,就是没有看低农业,没有把农田都变成房地产开发地,而是看重农业的经济潜力。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对粮食价格的担忧与日俱增,而印度的重农政策,不仅可以缓解世界粮食危机,也找到了国际大市场。
主持人:看来我们不能只看印度在军事上的发展,还要看人家在经济上的策略。
陈冰:是的,印度人的国际视野是值得中国借鉴的,其经济发展策略和重视农业的政策,尤其值得我们研究。中国和印度之间,相互学习和合作的空间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