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圳《晶报》撰写的社论(2010-03-03)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执法部门先后下达28次停工通知书,但违法建筑就是停不下,目前已攀升到了12层。这事发生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甲子塘社区,直到昨天在市违建巡查组的督办下,才开始结尾:公明街道办执法队对这个被当地居民称为“最牛建筑”进行初步查处。
这个“最牛建筑”为何牛?业主对违建通知书置之不理,照样施工,是够胆大妄为的;知法依旧违法,简直就是对公民身份的玷污,是稍有点文明气质的人所不齿的。但同样,我们需要深究他的“牛劲”究竟来自何方?违建12层,与28张违建通知书是不是有某种关联?
28张通知书,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人们常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但公明街道辖区内的这起违法建筑,却创下了28次的记录。执法队一次次下通知,是够知情、够辛苦的,问题是为何没有阻止住违法行为?
仔细看这28张违建通知书,我们也许会发现其底色上隐隐约约显示出“懒政”二字,“懒惰”的懒,“懒散”的懒,与“勤政”正好相反。知法而不执法,一纸通知了事,就是典型的“懒政”表现。试想,假如执法队在发出第一、第二张通知书后,就采取强制措施;假如在业主违建一层、两层后,就勒令其停工,那么就不会有“最牛违建”这样的称号。
“最牛建筑”的牛劲,来自于执法队的“懒政”。总是在发通知,同时又不去执行,必然让麦伟豪们感到法律是虚设的,违建通知书不过是一张纸。他们甚至都看出了“懒政”的底色,于是让更多违建拔地而起。可以想象,其他违建者收到的通知书也一定不止两三张,他们也许会心一笑,把通知单扔进施工的泥浆中。
“懒政”,让城市建筑变得混乱不堪;“懒政”,让人们对法律不理不睬;“懒政”,让违法者付出更大的代价;“懒政”,并不是一街道一执法队的独有现象。无论是执法部门,还是行政部门,都需要好好照照镜子,而这28张通知书就是现成的再“亮”不过的镜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