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诗意的城市才有创意

(2008-12-16 11:10:55)
标签:

创意产业

诗意

创意经济

文博

伦敦

文化

分类: 随笔杂感

刊发于深圳《晶报》2008.12.13

“一个有诗意的城市才有创意,一个尊重个人思想力和创造力的城市才能哺育创意经济”。“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的话令人难忘,这是去年深圳文博会期间与笔者对谈时所说的。

 

他是以伦敦为背景讲“诗意”的,那个城市是世界公认的创意产业之都。伦敦有68万人,15%的经济收益来自创意产业,20%的人从事创意工作,11700个文化创意公司和25700个创意个体户活跃其中,每年产出250亿到290亿的经济总值。

 

今年伦敦发布了世界第一个文化审计报告,说英国70%的音乐录制企业、90%的音乐经销、70%的影视制作、46%的广告业务、85%的时装设计和27%的建筑设计都在伦敦。在过去10年,服装设计师人数增长88%,商业艺术家和平面设计师人数上扬71%,娱乐经营者和舞台指挥人数上升47%,作家、艺术家、记者人数上升43%,创意个体户人数上涨81%。

 

创意产业总是和文化相联系的,伦敦的“诗意”就在于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浓郁的人文气息。英国40%的文化设施集中在伦敦,许多建筑承载着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而伦敦的居民说着300多种语言,杂烩着世界各地的文化。这种“诗意”,激发人们充满想象力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从混乱和根本不相关的事务中发现共同的线索,像诗人一样把每行诗、每一条规则都当“原创”来要求,能将未来的图景形象化。最重要的是,人们敢于在某些事的边缘工作,而不沉溺于中心。

 

有了这样诗意的环境,才能鼓舞城市人群创新,产生新的可能性。不同领域的创意需要不同特定的条件,但创造受到尊重且能发挥作用,则是创意经济形成的基础。科学家围绕污染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政府官员创造性地提出新政策,工程师就交通难题提出新办法,艺术家充满想象力地策划城市标志,任何一方面有所限制,都会抑制其他方面的创新。创意的灵魂,其实是不同领域的人们自由地进行思想碰撞,产生灵感和火花,进而进化成一个新产品,一项新产业。

 

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像伦敦一样幸运地拥有文化资源,一种新的“诗意”便应运而生:充分尊重个人的思想力和创造力,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上的创新以自由、宽容的态度,把人的头脑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城市政府制定清晰而符合文化特色的发展战略,孵化有眼光的创意企业和资助个人创新,把“敢闯、敢冒、敢于创新”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营造“不管个人背景、来源如何,只要通过创业、奋斗就可能成功”的法治环境和经济程序,那么,城市即便年轻也富有诗意。

 

进入新世纪的深圳,开始有了这种星星点点的诗意。文化立市战略,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动漫基地初具雏形,文博会成为创意创业的交流平台,读书月滋补文化血气,政府倡导自我创新价值观,均添加着城市的诗意。如果将上世纪80年代的开拓精神和开放胸怀以新形式发扬光大,深圳的创新活力和创意产业都会更进一步的。如果这里能聚合说50种语言的各国人群,那么创意火花一定会四处喷溅。

 

创意产业一旦蔚然成风,等于筑起了强大的经济防线,可以抵御类似金融海啸的冲击。欧洲的统计表明,创意产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伤最轻,订单几乎没有下降,也没听说哪家创意性企业向政府伸手要钱或者倒闭,因为创意产业在海啸来临时已敏感地强化了应对策略,而大型的传统企业则来不及变化便被海浪吹打得晕头转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