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血、津液、神(转)
(2022-05-02 10:35:59)
标签:
健康 |
一、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夫精者,身之本也”
繁衍生命、濡养脏腑、化血、化气、化神
二、气: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
1.气机—气的运动(升、降、出、入)
气化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2.气的功能:推动与调控、温煦与凉润、防御、固摄、中介
3.气的分类:
(1)人身之气
(2)元气(“原气”、“真气”、先天之气):来源于先天,充养于后天
(3)宗气:水谷之气和清气相结合,积聚于胸中—膻中
作用—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下畜丹田以资先天
以虚里的搏动情况和脉象变化来测知宗气的盛衰
(4)营气: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气—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5)卫气: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腠理(昼不精,夜不寐)
(6)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三、血: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1.相关脏腑—脾胃心肺肾
2.功能:濡养—血主濡之;化神—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四、津液:
1.津与液的区别:
津—清稀,布散于皮肤、肌肉、孔窍,滋润作用,能渗入血脉
液—稠厚,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濡养作用
2.功能:滋润濡养、充养血脉
五、神:
1.基本概念: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总称;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思维:心、意、志、思、虑、智
3.作用: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六、关系
1.气与血: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2.气与津液:气对津液—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液对气—
3.精、血、津液:精血同源;津血同源—“血汗同源”、“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4.精、气、神:气能化精摄精、精能化气、精与气化神—气为神之母、神驭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