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
(2022-05-02 10:39:57)
标签:
健康 |
经络: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入筋骨,利关节
一、十二经脉:
1.走向规律:手三阴经胸走手,手三阳经手走头,足三阳经头走足,足三阴经足走腹入胸
2.分布规律:
四肢—阴经分布在内侧面(太阴厥少阴),阳经分布在外侧面(阳明少太阳)。
头面部—阳明经行于面、额,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少阳经行于头侧。
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自内向外—肾胃脾肝)。
3.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
4.循行中重要部位:过气街—胃胆;目内眦—小胃膀;环口唇—任督冲胃肝;
肺—起于中焦
大—缺盆、入下齿
胃—缺盆、入上齿、目内眦、气街、环口唇
脾—连舌本,散舌下
心—连目系
小—缺盆、目内眦、目外眦、络心、目眶下
膀—目内眦、络脑
肾—舌根、络心
焦—缺盆、目外眦、目眶下
胆—缺盆、气街、目外眦
肝—绕阴器、环口唇
任—起于胞宫、环口唇、目眶下
督—起于胞宫、环口唇、上唇系带、络肾
冲—起于胞宫、环口唇、目眶下
二、奇经八脉:
1.作用: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2.督脉:阳脉之海;与三阳经交会于大椎穴;“督脉之为病,脊强反折”
三、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1. 经别:四肢肘膝以上,离、合、出、入
作用—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2. 别络(十五别络):四肢肘膝以下;任脉—腹部;督脉—背部,散于头上禀奏足太阳经;脾之大络—胸胁部
作用—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加强了人体前、后、侧面的统一联系,统率其他经脉;渗灌气血以濡养全身
3. 经筋:四肢末端,多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附近
作用—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
4. 皮部:保卫机体,抵御外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