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转)
(2022-05-02 09:42:35)
标签:
健康 |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二、五脏、六腑及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脏(心,肺,脾,肝,肾):为实质性脏器。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泄,满而不实。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中空有腔。生理功能—受纳和传化水谷。泄而不藏,实而不满。
奇恒之腑(胆,脉,骨,髓,脑,女子胞):中空有腔。生理功能—类似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
脏病多虚,腑病多实。
三、五脏:
(一)、心: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忧愁恐惧则伤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
(2)主藏神:广义—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情感
2.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心气下降
(二)、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1.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宗气的生成、气机的调节
(2)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3)朝百脉主治节:宗气有贯心脉以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
2.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水之上源(2)肺为娇脏(3)肺气宣降
(三)、脾: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四季脾旺不受邪;脾主四时
1.生理功能:
(1)主运化—食物、水液、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
(2)主统血
2.生理特性:(1)脾气上升(2)喜燥恶湿:脾气下陷的病机—脾气虚衰、脾气为湿所困(3)脾为孤脏
(四)、肝: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罢极之本
1.生理功能:
(1)主疏泄: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舒畅情志、促进男子排精女子排卵
(2)主藏血:涵养肝气、调节血量—人卧则血归于肝、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防止出血
2.生理特性:肝为刚脏、肝主升发
(五)、肾
1.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先天之精、后天之精
(2)主水: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生尿和排尿作用
(3)主纳气:“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2.生理特性:
(1)主蛰守位:“先天之本”、君火—心之生理之火、相火—其他脏腑之火、少火—生理之火、壮火—病理之火、雷火—肝之相火、龙火—肾之相火
(2)肾气主升
(六)、命门学说:
1.最早见于《内经》,命门者,目也
2.《难经》—将命门始做脏腑,右肾;
3.明·赵献可—命门即真火,主持一身阳气
4.明·张介宾—命门之中具有阴阳水火二气
5.明·孙一奎—命门在两肾之间
(七)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血液运行和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关系—宗气是连接心之搏动与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
2.心与脾: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3.心与肝:行血藏血和精神情志调节
4.心与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
5.肺与脾: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6.肺与肝: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肝气从左升发,肺气从右肃降
7.肺与肾:水液代谢、呼吸运动、阴阳互资
8.肝与脾: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协同作用
9.肝与肾: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藏泄互用、阴阳互滋互制
10.脾与肾:先后天的互促互助和水液代谢方面
四、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一)、胆: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精之府、中清之府、清净之府
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情志
(二)、胃:“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胃为五脏之本
1. 生理功能:主受纳水谷、主腐熟水谷
2.生理特性:胃气下降、喜润恶燥
(三)、小肠: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小肠主液—“利小便以实大便”
(四)、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五)、膀胱: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津液之府
汇聚水液、贮尿和排尿—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
(六)、三焦: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中渎之府;元气之别使;孤府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七)、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心与小肠2.肺与大肠5.肾与膀胱
3.脾与胃:
(1)纳运相得—“胃司受纳,脾司运化”
(2)升降相因—“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3)燥湿相济—“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4.肝与胆:同司疏泄、共主勇怯
五、奇恒之腑:
(一)脑:髓之海;元神之府
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活动、主感觉运动
(二)、女子胞:任主胞宫
主持月经、孕育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