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肝与胆

(2022-04-02 07:06:23)
肝与胆

一、 肝郁气滞(肝气不舒)包括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胆囊炎、小叶乳腺增生,月经前后不定期,胆结石等。

主症:常见两胁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胸胁乳房小腹胀痛。伴随呕逆吐酸、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周身窜痛,咽中有物梗塞、癥瘕积聚(癥瘕都是坚硬不移的肿块,常见肝脾肿大、肠痉挛;瘕聚,都聚散无常)、月经不调等。苔白,脉弦。尤其左关弦。

病机:情志不舒,恼怒伤肝,引起肝气郁结,性失调达,故出现两胁胀痛、窜痛,胸闷不舒,且疼痛长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肝气上窜于咽喉,与痰互结,则咽中似物梗塞。肝气横逆,克脾土,侵犯脾胃,胃失和降,则脘痛、呕逆吐酸,食欲不振;脾气失和则腹痛腹泻。气行则血行,气滞血亦滞,肝气郁结产生气滞血瘀,则胁部刺痛不移,,逐渐产生癥瘕积聚。肝脉与冲脉相连,冲脉主月经,故肝郁气滞能引起月经不调。

治法:疏肝理气

二、 肝经实火

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症、上消化道出血、胆石症、鼻衄、急性结膜炎。

主症: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胁肋灼痛,甚至吐血衄血。兼见尿黄赤,口苦便干,苔黄,脉弦数。

病机:肝火上攻于头,则头痛眩晕,面红目赤。胆经布于耳,肝与胆相表里,肝有病则胆受之,肝火循经上入于耳,则耳鸣耳聋,其特点为突然发作,鸣声如潮。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化火,扰及两胁则胁肋灼痛;肝火上炎灼伤络脉,可骤然吐血衄血,舌质红,苔黄,苔黄腻,脉弦数,为肝火旺盛之象。

治法:清肝泻火

三、 阴虚肝旺

高血压病、神经官能症、眼科疾病。

主症:头痛眩晕,烦躁易怒,颧红,五心烦热,舌红,脉弦细数、或细数无力。或见耳鸣耳聋,麻木、震颤,眼干,口燥咽干,面部烘热,腰酸腿软,少寐多梦。

病机:肝阴不足,则肝阳上亢,肾阴不足,也导致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则头痛头晕、眩晕,烦躁易怒。阴虚生内热,则颧红、五心烦热。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能上充于耳,则耳鸣耳聋。肝阴不足,不能濡养筋脉,则肢体麻木、甚至震颤。口燥咽干,面部烘热,都是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之证。肝属木,木生火,火属心,心火内扰神明,则少寐多梦。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虚,则有腰膝酸软。肝经实火与阴虚肝旺虽然都有头晕头痛、耳鸣耳聋,但前者常突然发病,来势较急,症状明显;后者则逐渐产生,症状较轻;前者有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滑数的实火现象;后者有颧红、五心烦热,脉象虚数无力、细数而软。等虚火现象。

治法:滋阴、平肝、潜阳

四:肝风内功

1
热动肝风(热极生风)

见于高热惊厥。

主症:高热、抽搐、甚至神志昏迷。舌质红,脉弦数。

病机:热极生风,出现肢体抽搐,两眼上翻。常见于婴幼儿。热扰心神,则神志昏迷。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
阴虚阳亢、肝风内动

常见于脑溢血、高血压脑病。

主症:素有头痛、眩晕、麻木,突然昏厥,抽搐,或口眼歪斜,偏瘫。舌质红,脉弦细。病位较浅、病情轻者,只出现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肢体麻木或偏瘫。病位较深、病情重者,除以上症状外,尚有神志不清或昏迷。中风时常伴随喉中痰鸣、舌苔滑腻。有的连续几天不省人事,最后死亡。重者,脉象弦滑、促、代。

病机:素体阴虚,肝阳易亢,化火生风,风火交煽,挟痰上扰,蒙蔽清窍,则神志昏迷,流窜于经络,则肢体麻木;风痰阻于脉络,气血流通不畅,则口眼歪斜,舌强不语或偏瘫。舌质红,脉弦细,或弦细数软无力,均属阴虚肝旺之象。一旦弦滑、促、代,则有危险。

治法:滋阴平肝、熄风开窍

四、 寒滞肝脉

睾丸、附睾疾患,疝气。女子宫寒、产后风湿久病。

主症:少腹胀痛,睾丸坠胀,或阴囊回缩。少腹胀痛长牵引睾丸,坠胀剧痛,受寒则重,得热则缓,或见畏寒肢冷。女小腹凉、痛、胀,牵引腰部,下肢冰冷,风吹则过,如穿透感,或下肢关节痛。或者长期胃痛、久病后心脏疾患,头顶痛。女30—40岁见部分子宫、附件肿瘤患者(久病)。

病机:寒浸肝脉,寒从足起,久病入厥阴经,导致寒者凝滞变化诸症,一派寒象,误诊纷纭。

治法:温肝散寒、理气补肾。

五、 肝胆湿热

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和胰腺肿瘤出现感染。

主症:巩膜皮肤发黄,色泽鲜明,胁痛较著,尿少黄赤,或见发热口渴,恶心呕吐,食少腹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者滑数,左关滑。

病机: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湿郁化热,蕴结于肝胆,致使胆汁外溢,浸及肌肤,发生黄疸。湿热犯胃,则恶心呕吐,食少腹胀(肝功能不好)。热邪灼伤津液,则发热口渴,尿少而黄赤。湿热蕴结,则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肝胆热盛之象。本证胁痛显著,而脾经湿热则消化道症状严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