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辨证:心与小肠

(2022-04-02 06:34:44)
心与小肠

一、心气虚与心阳虚

包括某些虚弱病症,神经官能症,心绞痛,心梗、心律不齐,心衰,休克等病症,具有以下征候者。

主症:心气虚则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时加重,胸前憋闷,面色晄白;苔白,舌质淡,脉细弱或结代。心阳虚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又出现畏寒肢冷症状。严重则发生心阳虚脱,大汗淋漓,昏迷不醒,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病机: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时,心肌鼓动血脉力弱,心搏加快,故心悸气短,脉细弱。心阳不振时阳气不通,心脉痹阻,故心胸憋闷;阳气不达于面,故面色晄白。心气不足,卫外之气不固,则自汗。气来不匀,则脉结代。阳气不达于肌表,则形寒。心阳虚脱时,心液随阳外溢,则大汗淋漓;神失所主,故昏迷不醒;阳气不达于四肢,故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治法:补心气、温心阳、安神。

二、心阴虚与心血虚

包括某些虚弱症,神经官能症,贫血,白细胞低下,血小板减少等。

主症:心悸心烦,健忘,失眠多梦,脉象细弱为心血虚;兼有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口干,舌干尖赤或口舌糜烂为心阴虚。心血虚,舌质淡白,面色萎黄、或苍白。

病机:心血虚,血不外荣,则舌质淡白,面色萎黄、或苍白;心血不足时心阳偏亢,血热流速快,则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口干,舌干尖赤或口舌糜烂。心血虚,神不内守,故失眠多梦;入睡后,阳附于阴,阴虚,阳无所附,津液随阳外泄而为盗汗。

治法:补血、滋阴、安神

三、心火上炎

包括舌炎、舌体糜烂、口腔溃疡、支原体感染、血热、病毒性心肌炎,不明原因低烧。

主症:以舌尖红、舌体糜烂或溃疡、五心烦热为主症。或见夜寐不安,口渴思饮,尿黄、尿痛。苔黄,脉数。

病机: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舌体糜烂或溃疡;心火内炽,则烦热不眠;热伤津液,则口渴思饮;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移于小肠,则尿黄、尿痛;苔黄,脉数无力,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清心泻火

四、胸阳不振、心血瘀阻

常见于重症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梗。也见于一些疾病晚期。

主症: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或闷痛,心悸怔忡,脉象涩结;重者面色青紫,舌质紫黯,口唇手足青紫,四肢冰冷,昏厥,脉微欲绝,为心元暴脱。

病机: 胸阳不足,血行障碍,心脉痹阻,故有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或闷痛,心悸怔忡,脉象涩结;四肢冷,脉微细欲绝,为阳气不达于四肢所致。

治法:活血化瘀,大补元气。

五、痰迷心窍:患者脑血管意外,中风、脑卒中、脑出血多数此症。

主症:意识朦胧,甚至昏迷不醒人事,喉中有痰声噜噜,苔白腻,脉象滑数、弦滑。

病机:心主神志,痰蒙清窍心脑,产生神智障碍,故有朦胧、昏迷不醒。滑脉主痰,故脉滑;数脉主热,患者发热,弦细相兼而数,主病位在脑。

治法:涤痰开窍,清热。

六、痰火扰心:主要是神智疾病,西医的精神分裂症、癔病、躁狂状态。

主症: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妄躁动,怒目而视,打人毁物,幻听、幻视,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弦数。

病机:痰火扰心,则神智错乱;火属阳,阳主动,故表现为兴奋状态(亢进);怒目而视,打人骂人,幻听幻视,是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扰乱轻窍(心神)所致。苔黄腻,舌尖红是火盛;脉滑为痰,脉数为热,脉弦为肝火,弦滑数相兼,为病位在脑。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医基础理论
后一篇:肝与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