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普洱茶的價格預期(陈智同)

标签:
转载 |
時至歲末年終,拋卻巿場激情與變化,我們應該用不同的眼光來思考普洱茶的原點問題,其實原點的思考是很重要的,很多複雜的理論往往來自於原點的架構,
原點的重要性往往大過於理論的重要性,原點正確,理論的架構與結論也必然正確,原點不正確,則理論的架構與結論也必然沒有參考性。
到底普洱茶的原點為何?其實普洱茶的巿場發展至今有很多的問題,巿場和收藏家無法正確的思考,都是由於對原點的理解模糊化。那麼普洱茶巿場發展的原點價值在哪裡?其實普洱茶的原點價值在於巿場對普洱茶的價格預期,價格預期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也影響了生產者的生產行為。基本上價格預期可以分為幾種:一是普洱茶的價格預期,二是原料的價格預期,三是生產成本的價格預期,四是銷售成本的價格預期。理解了這四個方向,我們便可以從另一個高度來審視未來普洱茶巿場的發展。
現今普洱茶巿場已經邁入了成熟期,所謂的成熟意即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逐漸理性,交易資訊透明公開,消費者已經不會再盲目的進行普洱茶的投機與消費,普洱茶巿場由風行全國的熱潮轉變成中國茶的一個種類。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的茶葉巿場是非常大的容量,而普洱茶只是其中的一塊,普洱茶從今年開始必須正視這個問題,想要開發新的巿場,必須跟其他茶種進行競爭,無論在價格品質及區域口味差異上,都必需具有特殊性,才能殺出一條血路,為日漸孤立的廣州巿場注入新的血液,產生新的買盤,普洱茶巿場才能進行新的調整,這是當前巿場的瓶頸,也是廣州巿場的瓶頸,未來三年的課題便在於此。
今年是辛卯年,全球的氣候狀況依然是不穩定,很多地方都創下了新低溫,全球暖化的因素依然影響著農產品的生產。今年雲南滇北便有下雪的現象,氣侯異常必然影響著植物的生長週期混亂,可見未來一年原料價格波動勢不可免,這是普洱茶的新課題,也是巿場發展的新契機。我們現在便從四個價格預期的架構下談一談未來普洱茶的巿場發展:
一、普洱茶的價格預期:
巿場對普洱茶的價格預期,在二○○六年以前主要源自於老茶的價格波動,尤其是以二千年以前的茶品最為活絡,這些老茶數量少、籌碼穩定,存放年限具有不可替代性。拋卻印級茶不談,八○年代青餅中,八八青餅的波動最為劇烈,由於老茶的價格波動成長快速,巿場便產生了第一波的價格預期,在老茶的供應跟需求不成對比的情況下,價格上漲勢不可免,這也成了普洱茶巿場初期發展的主要動力,但老茶的數量太少,無法滿足巿場的需求,這便會形成巿場的空隙,長期的發展來看這也是巿場的瓶頸,所以巿場便在老茶的價格預期上發展出了新的價格理論,那就是,既然老茶的價格能夠上漲,那囤積新茶未來的價格也必然看漲,因為現在的新茶就是未來的老茶。
但單純這樣的理論,並沒有辦法支撐未來巿場的發展,因為價格的上漲還需要對籌碼有效的控制。現今的巿場與當年的巿場不同,在計劃經濟時代,雲南只有三個茶廠,而現今巿場上茶廠百花齊放,所以巿場對於新茶的價格預期便有了細緻的界定,那就是之前的老茶主要是來自於計劃經濟時代的■海茶廠與下關茶廠,既然這兩個茶廠的老茶能夠創下高價,那他們的新茶必然具有相當高的巿場預期,於是對品牌的價格預期形成新的巿場基礎,也為巿場的高速發展提供了條件,並為普洱茶的供應面提供了新的局面,再加上資金的介入炒作,新年的價格波動形成了鐵律,也讓巿場逐步走入了狂熱現象。
在當時無論是巿場的莊家及買家,都能在波動中獲利,認品牌不認茶,及認價格不認品質成了當時巿場的現象。由於老茶廠的價格逐步走高,巿場的需求不斷地擴大,產品的取得具有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合理的價格更加困難,便為二線品牌提供了發展的條件,巿場許多資金就轉向價格偏低的二線廠。
由於巿場不正常的需求及瘋狂的囤積,便將雲南的原料價格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點,在中茶點石成金的一瞬間,巿場邁向了最高點。隨著一線茶廠價格的下跌,巿場的價格理論崩潰,許多的假性需求也因為遭受損失而退出巿場,造成普洱茶巿場的快速衰退,巿場原有的預期信心受到打擊。信心既然喪失,直接影響的便是消費行為,許多慘賠的消費者,對於當然的瘋狂更是不堪回首,當年的價格保證成了一紙空文,買普洱茶比買房子好變成了一句笑話。當所有的投機者都發現,他們所囤積的不過是茶,而不是黃金的時候,普洱茶的投機行情便走到了盡頭。
回顧當年的瘋狂,到了公元二○一一年,我們有足夠的歷史縱深,來看當年價格下跌的原因,很多人認為當年瘋狂的炒作是造成價格下跌的最主要原因,但現在看來,我認為造成崩盤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產品的價格與原料的價格差距過大,二者之間沒有聯繫的關係,造成消費者所購買的價格中有一大部份是來自於茶廠的品牌價值及利潤,無法從根本的基礎上支撐價格,再加上大量劣質低廉原料的使用,造成巿場信心的崩潰。
二是產品的獨特性無法支撐價格如此大幅度的上漲。因為新茶的價格理論是在老茶的價格基礎上所建立的,雖然新茶在未來會變成老茶,而且某個程度上巿場的需求也不斷地增加,而新茶再神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間變成老茶,但價格上已經逐步貼近老茶的價格,這跟當時的價格理論背道而馳,崩盤是可以預期的。最有利的證據就是,今年二○○五年之前的茶品,在巿場上的報價已經接近二○○七年的報價,某個程度上也說明了下跌的原因便是如此。於是巿場便進入了深度的盤整,一線廠的價格也進入了大幅度的修正,現今巿場的結構產生了大幅度的改變,許多茶廠對當年的錯誤進行了策略上的修正,茶廠開始主導通路的分配,許多新的經銷商及專營店便大量的產生,這充分說明了一點,普洱茶最大問題不在生產而在銷售,普洱茶最大的魅力在於囤積,可是最大的困難也在囤積,鼓勵囤積在某個程度上,是在製造未來巿場的障礙,我們都在消費未來,如果沒有辦法鼓勵消費者品飲普洱茶,那未來普洱茶的巿場前景便有限,專營店的產生便是希望能夠深化普洱茶的巿場基礎,我認為熟茶是一個突破點,但專營店的產生也削弱了原有經銷商的主導權,將主導權歸於茶廠,利潤也歸茶廠,但越來越分散的供貨流程,也會使得價格逐漸透明化,所以形成今天新茶利潤的微薄。
既然對於新茶的價格預期性低,巿場逐步變成短期的操作,價格漲跌便成了投機的兩面刃,於是巿場的預期價格理論就必需進行調整。我認為未來的價格理論會回到二○○六年以前的狀況,普洱茶的存放年限及品質將會被逐步重視,從今年二○○五年以前的茶品走勢堅挺,就可以得知此一趨勢的發展。二千~二○○五年的茶品,存放年限已經成熟,數量較為稀少,品質具有差異化,無論是一線廠或二線廠的產品,都能有效的與新茶切割,也只有這種特性的產品,才能在未來開發新巿場的過程中,與其他種類的茶品進行競爭,打入長江以北,因為只有年份,才是普洱茶獨一無二的特點,越陳越香,才是獨一無二的賣點,才能夠殺出一條血路。未來三年,這將會成為廣東巿場的主要課題,那就是如何將囤積已久的茶品往北推,這也是新的價格基礎,一旦預期形成,新的巿場風貌將打開,由於新茶的利潤及價格的波動弱化,如果二○○五年以前的茶品無法打開局面,便無法拉開新的價格空間給予新茶波動,那新茶的需求將會不斷地下降,所以新的價格預期的建立勢不可免,也是未來三年的課題。
二、原料的價格預期:
目前普洱茶的發展已經逐漸從產品的價格預期走向原料的價格預期,最主要由於山頭的興起,班章、易武及其他名山的崛起讓原有的普洱茶巿場分額做了新的區隔,名山具有優質生態、優質原料及數量稀少的特點,這也使得巿場很多人投入了私人製作名山茶的熱潮。隨著巿場對於名山茶的認識逐步推升,也造成名山茶的價格不斷地走高,也讓名山茶的價格預期與大廠產品價格預期走向了不同的基礎。名山茶的價格基礎在於原料價格的不斷攀升,所以不需要利用巿場的炒作,而且數量較少的名山茶也不具備炒作的條件,所以名山茶主要是靠巿場對於原物料的價格預期,根本的價格波動就能刺激消費者的買盤。二○○五年之後,許多業者投入名山茶的製作,到今年陳期也逐步走入了成熟期,以現今居高不下的名山原料價,將產生很大的差價,我認為未來三年名山茶將快速成長,成為巿場的主力之一,而且名山茶豐富的內涵及較好的品質,對於價格的支撐性較強,如今再加上年份的加持,名山茶的價格預期便逐漸形成,變成大廠貨之外的新天地,這也是未來可以預期的。
隨著氣候變化及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加入,我認為未來台地茶的行情也不可以小看,因為雲南台地茶的價格普遍偏低是事實,以今年台地茶普遍近三成的漲幅來看,未來漲幅不可小視。最重要的是,台地茶的上漲不是炒作,只是合理的反應寬鬆貨幣政策下的物價上漲,這才是最可怕的。原料不斷地上漲,不代表售價可以相對地上漲,因為開發終端,價格必須穩定,所以未來大廠貨的價格將逐步於原料的價值收斂,不再具有很大的差價,生產及銷售的利潤都將受到擠壓。但這是短期現象,原料的不斷攀升,將吸引一定的買盤介入,長遠的發展也是好事,所以未來三年大廠貨將建立新的秩序。
三、生產成本的價格預期:
隨著物價不斷的上漲,勞力成本及其他的成本不斷攀升,未來三年可以預期的成本將遠高於前幾年,由於原料不斷的上漲,利潤空間有限,生產成本便成為主要的課題,這也是會影響價格的因素之一。
四、銷售成本的價格預期:
專營店不斷成立的趨勢,說明巿場將直接把茶品銷售給消費者,不再依賴炒家。但也會產生新的課題,那就是專營店的銷售成本遠高於批發巿場,因為專營店的銷售數量不如批發巿場,所以每一片茶分擔的成本便提高,在目前新茶長期微利化的情況下,經營會有困難,除非銷售產品的內容改變或是形式改變,不然專營店未來的發展便要進行調整,這樣的銷售成本也會影響價格,也是未來值得關注的因素之一。
從原點思考的角度來看,未來普洱茶的價格預期的建構,必將成為新的巿場發展方向,進而影響到生產者的行為,不過如果普洱茶能夠回到傳統的價值觀念,並與原料的波動行情相結合,那明年的巿場發展就值得期待,我們或許會看到普洱茶的新天地,將在新的價值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