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且以老歌共斜阳

(2019-04-01 10:29:41)
标签:

杂谈

文化

娱乐

老歌

阿简

分类: 坐看云起:闲情篇
且以老歌共斜阳
◎阿简

朋友在群里发了个视频,是甄妮和罗文的对唱。一句“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开口就将我锁住,像“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种怦然心动,却又有种似曾相识的亲。

一问才知道,这,原来就是江湖上流传深远的经典——《铁血丹心》。

说来惭愧,因为不大看武侠片,我对当年那部《射雕英雄传》的印象,多是走过路过电视机前,偶尔扫见的零星画面。也知道有《铁血丹心》这首歌,也不期然而遇地听过几段它的旋律,可是因为不熟悉粤语,也没有相应的人生储备,并没有留下特别完整清晰的印象。今天看到这视频,不知怎么竟油然生出后知后觉的感动,一时间思绪翻滚。

有一年暑假,我在姑姑家。对门邻居的小男孩儿,每天下午都一头热汗地冲回来,打开电视看《雪山飞狐》。因为被剧情牢牢捉住,这个“七岁八岁狗都嫌”的熊孩子破天荒变得屏声静气,一直到片尾曲唱响,僵直前倾的小身子才闻声解锁。那片尾曲的内容,他不见得听懂多少,乐感也似乎并不在线,所以大部分桥段都只是跟着哼哼唧唧、闪烁其词,唯独到了“雪中情,雪中情”这一句,“恍惊起而长嗟”,又因为调门儿起得过高,每每破音。迟疑卡顿中,他抱着电视机连追带赶,唱得上气不接下气,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实在可爱。

有时候想想,感觉歌声似乎有一种奇幻加持的力量——隔了陈年的时光和迢迢的山水望去,不仅当时的音色和旋律萦绕婉转、袅袅不散,连带当时的场景、甚至幻象,都能历历在目、一键还原。

大概是初中时吧,路遥的《人生》拍成了电影。许是因为那时年少不谙世事,没大触及灵魂,所以这些年过去,除了记得这世上曾有过一个薄情的高加林和一个悲情的刘巧珍,很多剧情都淡忘了。可是莫名其妙的,那里面有一首插曲,却时不时会在心里响起来,遇到同题材、同心境的歌,甚至会拿来比对——是冯建雪的《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煮了那个钱钱哟下了那个米,大路上搂柴瞭一瞭你…”陕北的民歌,唱男女间情爱伊始的试探和撩拨,用词往往直白火热,而送别和思念时却含蓄深沉、柔肠百转,就像《人生》的这首插曲,闭眼都能看见漫漫黄沙里铅灰色的天空与山峦,看见红棉袄、麻花辫的姑娘在天地相接处瘦小伶仃地站着,发丝纷飞,眼里浅浅地汪着闪闪的泪。

这几年年岁渐长,开始频频怀旧,尤其爱八十年代的影视剧插曲,那仿佛是留在故乡的青梅竹马,老了,旧了,带着尘封的收音机里丝丝拉拉的噪音咿咿呀呀成了绝唱。奇怪的是不论黑天白日,这台收音机的上方似乎永远笼罩着金黄的斜阳,听着听着,那些“尘封的年华和秋草”会不期然奔涌而至,我偶尔会回望、会惦念,会有淡淡的落寞和亏欠,会有回不到从前的伤感……却依然会觉得,那是五味杂陈的斑驳人生里,最温暖不舍的光。在霜风萧瑟、雾霾轻锁的冬日里听上几曲,便如所有的过往都可以望见来路,而远去的旧时光也似乎成了灶上汩汩翻滚的那锅靓汤——是有味的清欢,也是熨帖的滋养

已发新民晚报,北方新报,滨海时报,扬子晚报,南阳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