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包里的小格调

(2013-01-02 19:10:59)
标签:

阿简

闲情

怀旧

烘焙

分类: 坐看云起:闲情篇

面包里的小格调◎阿简


我最怀念的面包,是个典型的“七零后”。老老实实的长方形,印花的油纸包着,一长溜品相稚拙的水果挨挨挤挤地排成一路,托起四个不很艺术的变形文字:果子面包。撕开软而韧的皮,里面暄软洁白,密布着许多果脯——到现在闭上眼睛,还能想起当时的味道:轻甜、微酸,有淡淡的酒香。春游扫墓,或是学校运动会的时候风头尤劲,是人气极高的潮品。


与它同年的,还有黄油、葡萄干和维生素面包。我一同学,母亲多少认几个字,很乐于表现自己有文化,尽管常常一知半解。有一回,我那同学病得茶饭不思,母亲买了个面包,背着一众兄弟偷偷塞给她:快吃快吃,这是维生素面包——维生素,就是维持生命的元素,对你好!


再长大些,迷过一阵丹麦松饼,形容薄俏而韵味丰腴,咬一口,凝脂一样的香醇细腻。再以后有了专门的西饼店,各式各样的面包花枝招展群芳争艳,许是审美疲劳吧,反倒很少动心,也没什么可以铭记的印象了。而群芳争艳的地方,一向多是非,这几年有关食品卫生状况的爆料越来越猛,面包的名声,已经不大如前:先是反式脂肪酸,又是再生面包、毒面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一波都藏着阴损却含而不露的杀机。愤愤不平之余,我终于决定:为了给家人的健康威胁止损,买个烤箱,自己做!


差不多每一个“家庭面包师”,都是从烤馒头开始的,问题,多出在面团上。面包的面团,必须要揉出手套膜——把一小块面团轻轻拉开,直到拉成的面片可以像手套一样贴在指尖上,油膜一样薄到透明而不破,才算过关。要到这样的程度并不容易,揉面的手法很关键——不是像揉馒头那样的反复按压,而是尽可能长地反复拉扯,尤其不能加干粉,这样一层层地叠加,距离手套膜的境界就一步步靠近了。说到这个拉扯,我想起八十年代初期,一家人去看电影。片名和情节都忘了,只记得老爸的一句评价:外国人,扯(意思基本通现在的“二”)扯呼呼儿的,挺逗!现在发现外国人的“扯”,原来是从做面包时就开始了,不觉会心一笑。


我是做到第四五个的时候,才见到真正的面包的——最朴素却最考验技术的吐司,色泽金黄,组织绵密,撕开一块儿,嫩黄的面筋丝丝缕缕,晶莹剔透,满口是没有香精粉饰的天然美味,麦香奶香馥郁醇厚——不生猛,然而回味悠长。这时候的喜悦,是真正的盈盈一心间,这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烘焙这东西会如此蔚然成风。


能把吐司做成功,便标志着已经掌握了做面包的根本要领,只要稍加进修便会触类旁通,这时候再看西饼店里的那些花哨,不过都是浮云了——椭圆或橄榄形的小面包划上一刀,塞进生菜香肠甜豌豆玉米粒,再用沙拉酱或是蛋黄酱曲里拐弯地挤上点小波浪,就是热狗;擀成宽大的薄片撒上芝麻、香葱段,烤成后喷点水保湿,到温凉时抹上沙拉酱和肉松卷紧,切段,两端涂上沙拉酱沾满肉松,就是肉松卷……就连最素颜的吐司片,也能用巧克力酱画出最美的爱心早餐——明媚的太阳,恣意的笑脸,让因睡不饱而沮丧的家人瞬间心情大好。


美味的东西,一向都是讨巧的,如果再添上一点情趣,那就是格调——以前形容一个女人没见识不开眼,叫“围着锅台转”,永远衣衫不整头发凌乱,是很被人厌倦怜悯的悲催角色;现在围着烤箱转,就成了美食达人,帅哥靓女锦食玉衣创意无限,引得垂涎暗涌拥趸无数,这就是原因。

                                                         
文/阿简

                                      
暑期鈥溩杂伤

                                      

     
     
  (已发《东莞日报》、《滨海时报》、《西安晚报》、《扬子晚报》、《发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