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失的美食店

(2011-06-30 09:09:58)
标签:

阿简

美食店

涨价

育儿

分类: 一声嗟叹:世事篇

 

消失的美食店

    母亲家的小区里,有一家叫“烧饼魏”的主食厨房。除了家常的切面烙饼之外,最拿手的,是自制的各色烧饼。五香的、孜然的、果酱的、芝麻酱的……分门别类地堆在亮晶晶的玻璃罩子里,或金黄或棕黑的圆饼上,一个小小的胭脂红点子浅浅地嵌进去,有一种喜庆富足的稳妥和熨帖。每次回娘家,总会被魏家烤炉里的烧饼香绊住脚,花上两三块钱,就能买齐所有的品种,拎到家来,把所有的菜碟子都推到一边,单吃这烧饼的本味——金黄酥脆的外皮里面,是层层叠叠的饼心,均匀、柔韧、绵软,揭一层下来对着阳光看,薄得几近透明。调料的香甜过后,还有袅袅不散的麦香,大呼过瘾之余,不由得羡慕母亲,住在这里真好——三五步之遥,就有如此贴心可人的美食。夏天的正午打开窗户,那远远飘来的饼香便在蝉鸣中隐隐浮动。我跟母亲开玩笑说,这里简直可以枕着烧饼睡,哪怕是饿着肚子呢,梦里都是香暖的。

可是这次回去,却发现烧饼魏不见了。原来的铺子换了招牌,改卖十字绣,我看着那满屋子疙疙瘩瘩的花样,心里莫名地空落落的,很是不爽。我问母亲,烧饼魏好好的,为什么不做了?母亲说:“不知道。我跟你爸也不吃,你不来的时候,我们也不往他家去。听人们说,那老魏一开始的时候老实厚道,烧饼一块钱四个,还做得又大又厚,赶上饭口去买,得排半天队呢;做着做着门槛就精了:先是涨价,涨了两回见大伙儿有意见,就不调价了,可是烧饼就越来越薄、也越来越小。街坊们看着不高兴,不去买了。就黄了呗!” 


我听了,心里这个恨:一块钱四个,就算价钱涨一倍,也不过五毛钱啊。这下好,再要想吃这么好的烧饼,还没地儿淘换了。 


我家小区附近去年开了一家小餐馆,招牌菜是台湾卤肉饭。棕红、喷香的卤肉,衬上清淡然而有滋有味的青菜,浇在晶莹雪白的米饭上,装在精致的日式陶瓷面碗里,再配上一方碟花红柳绿的泡菜,和一盅每天不重样的靓汤,雅致、清明,营养均衡又能满足口舌之欲,对于像我这样不爱开伙的懒人来说,简直是个福音。开业的头一个月五折优惠,心甜肚饱地足吃一份,只要六元钱,于是天天顾客盈门,宾主尽欢。 


试营业过后,餐厅的经营进入正轨,卤肉饭也身价还原,变成了每份12元。“滋味还是那个滋味,分量还是那个分量,店也还是那个店呦,厨房还是那个厨房……”可是客人一下子减少了,老板整天坐在门口的餐台上向外张望,像个无助的弃妇,眼巴巴地等着已经变心的情人。终于有一天,门上贴出了一张“转让”的纸条——不用问也知道,五折时期的宾客满堂,不过是过眼即散的浮云。恢复正价以后,近处的居民吃惯了甜头不愿多付款,远处商业街的客人又不知有这样一个所在,小本生意做到门可罗雀,在西单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不要说利润,光是门面的租金,也赚不上来。 


想想喜欢的两个店,就这么接连着没了,我这心里,还真有点替它们委屈:水电煤气、米面肉油样样涨价,烧饼和卤肉饭,不涨怎么支撑?卖东西的想多赚点,买东西的想少花点,谁都没错。问题是,如果买主不给对方留点余地,把价格逼到了墙角里,那么卖主就会因为没力死磕而退出交易。有时候想想,觉得买卖双方的关系很像是写书法——一个“人”字,撇往左走,捺往右行,貌似南辕北辙,却非要在一个合理的点位对接支撑,才能成型。 

                                                               (文/阿简)

                                           暑期鈥溩杂伤

(已发《扬子晚报》、《河北青年报》、《滨海时报》、《乌鲁木齐晚报》、《西安晚报》、《苏州日报》、《青岛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