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简石缝中开花休闲 |
分类: 一声嗟叹:世事篇 |
认识她,是在小区的花园里。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在草地上嬉戏,大人们便坐在一旁的长廊上,三三两两地聊天。
她的孩子大约只有两三岁,穿着一身白底粉红桃心的家做裤褂,在午后的阳光下快乐地疯跑着。稀疏的黄头发,用一截包装用的红丝带扎成了一个小辫子,跑起来便迎风飞舞,像个玲珑可爱的小稻草人。跑一会儿,就回来在妈妈的怀里转两转,之后再去,一来一去地乐此不疲。
在场所有的亲子中,她们母女俩是最引人注目的,一方面是那种水乳交融的亲昵,一方面,也是因为母女俩身上那跟周围的环境有点格格不入的衣着——不是旧,也不是简单的过时,而是薄薄的寒酸里,那一点触目的精致,看着让人心惊。
后来知道,她的家境果然不好。老公隔三差五地在外面打一份零工,可是今天头疼明天腰酸的,非但挣不来几个钱,饭碗也常常不保。而她因为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婆婆带着去打麻将,宁可留在家里自己教育。这样一来,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很大程度上要靠公婆接济,她“吃了人家的嘴软”,从早到晚地笑脸陪着,不管婆婆说什么,从不反嘴。
可是实际上,她在心里很有自己的主意。尤其是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也总有一份独到的心思。小区门口,有一家超市的免费班车,她虽然不买东西,也时常带宝宝坐上出去转一圈儿,一路情趣盎然地给她讲解沿途有限的风景;周末或是节假日,肯德基或是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店门口,时常会有接待小姐向过往的小朋友免费派送广告气球之类的小玩意儿,她便领着孩子“特意经过”,笑盈盈地看着孩子晃动着小手儿欢呼雀跃,便在她的“高原红”脸蛋儿上亲一口,娘俩儿再一道欢天喜地哼着小曲儿地回来……在小区的孩子们当中,她的孩子似乎是最贫寒的,然而很多次我都看见,她的快乐,却并不比任何一个孩子少。
有一回,我找出一包可儿小时候的衣服想送给她,又担心伤了她的自尊心,临到交给她之前还在踌躇着怎样措辞。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依旧是那样灿烂地一笑:“是要送给丫头的衣服吧?真漂亮!那个——”她略微停顿了一下,“要是方便,能不能把可儿姐姐的书,借给我们看看呢?”
我当即挑了几本合适的,装在一个漂亮的袋子里送给她。原也没打算要她还回来的——能够物尽其用已经是一桩美事了,倘若能对一个孩子的教育起到一点作用,岂不是白白得来的造化。
可是过了些日子,她又郑重其事地把书送回来了,不仅书的边角没有丝毫的折损,就连装书的袋子,都几乎和原来一模一样。我正有点疑心,这几本书她拿去究竟给孩子看了没有,却不料那宝贝主动提出来“我要给阿姨讲故事”,把几个小寓言说得绘声绘色、流畅清晰,着实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秋凉的时候,她送了我一包花籽,叫我来年开春种下,“好看着呢!”我跟她说担心自己养不活,白糟蹋了她的种子。她娇嗔地一笑,告诉我:“这花可皮实呢!有点土就能活,在石头缝里都能开出花来!”
我接了花籽,心里怦然一动:“在石头缝里都能开出花来”,这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从她的嘴里说出来,有一种令人疼惜的动人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