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声嗟叹:世事篇 |
听得一声骂
最近比较烦哪,比较烦。
博客也进入了更年期,情绪猫一阵儿狗一阵儿地起伏不定,老虎屁股摸不得——乖的时候有说有笑的,翻起脸来摔上门就反锁,六亲不认。先别说常来串门儿的姐妹弟兄了,连我这个号称是博主的,照样进不去门。
好好一个小窝不能回,只能坐门口台阶上等人给钥匙。我这心啊,哇凉哇凉地——落寞啊!
更郁闷的是居然还挨了骂。昨天进门一看,看见有位匿名评论的博友批评我的文章“浮浅+深沉+浮浅”,心里“唰”地又凉了半截——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我的文章明明浮浅,还要装深沉,结果还是浮浅?
我琢磨半天不得要领,循着评论上的名字进去一看,不知怎么,居然是余秋雨的。
我觉得这事儿有点蹊跷。余秋雨先生是我很尊敬的学者,我读过他的《千年一叹》,对他的学养和胆识都很钦佩。但我没有想到会在新浪博客上跟他不期而遇,更没有想到他会来看我的博客。这本来应该是很让我惊喜的事,可是一想到老老实实待在自己家里还要平白无故地挨一句批,心里总难免有点孩子气的委屈——我不过是个赋闲在家的全职妈妈,偶尔写一点东西放在博客上,也是琐碎生活里的一点零星感受,只想拿来跟情投意合的人交流分享,不浮浅,还能深刻到哪儿去呢?
一生气陪可儿去看电视。记不清叫什么名字的一档儿童节目里,一个小女孩儿说的一段顺口溜把我逗得好一阵乐,情绪也随之好了起来——没错,“人在江湖漂啊,哪能不挨刀啊”,批一下,就批一下吧。
然后去看了余先生的博客。读了他的两篇关于中华文明的文章,果然是有学问有见地,主题很庞大厚重,语言又通俗易懂,套用一下他给我的评论模式,是“深刻+通俗+深刻”。我吃了人家的点心,心理平衡了不少。而他在《那不勒斯残稿(三)》中的一句话,倒像是专门为我预备的似的,让我的心绪一下子开阔了起来:“吃得一口饭,因缘可追索千山万水;那么,听得一声骂,心情也应该天高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