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胭脂红里映乾坤

(2006-04-03 08:34:29)
分类: 且行且住:闲游篇

胭脂红里映乾坤

 

星期天去首都博物馆参观,顺便也看了“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250年藏品”展览。

    

         因为大英博物馆的此次巡回展览,博物馆里人头攒动,盛况空前。人们摩肩接踵地穿行在一个个展台之间,静悄悄地看着古老的中西方文明在这里不期而遇,尽管它们可能已经彼此神交了千百万年。展柜里陈放的刀枪、古币,已经在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中变得锈迹斑斑,而那些象征着美与智慧的石雕、陶瓷、玉器等艺术品却还保留着原有的风貌,像一个个阅尽沧桑而宠辱不惊的老人,不动声色地见证着过去发生的一切。

 

大英的藏品里,除了一具木制的人形椁和一座古埃及祭司的雕像以外,真正让我有点感想的东西不多,而首博自有的展品中,有几件却真是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很喜欢一对胭脂红的小碗,内里玉骨冰肌的雪白,从精薄得几乎吹弹得破的碗壁透过来,融在外胎纯净的粉红色里,明媚娇嫩,像少女脸上的胭脂。这对小碗来自清宫,是乾隆皇帝时常拿来欣赏把玩的心爱之物。外胎的颜色,据说是在陶土中加入了适量的金粉烧制而成的,因为对金粉的比例和烧制的温度要求极为苛刻,所以能够烧成的极少。而皇帝为了保证皇室宝贝的绝无仅有,通常会下令把其他相同的瓷器全部打碎,以免流入民间。

 

皇权的蛮横与独断,即便是在一只小小的瓷碗上,也可窥见一斑。

 

想象着一群满身尘土、脸膛黑红的窑工,在烈焰熊熊的窑火旁,一批一批地做,一炉一炉地烧,把历尽艰辛烧成的瓷碗,眼珠儿一样金贵地捧到宫里,却不得不将余下的全部打碎,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幻觉,好像那雪白的瓷胎里搀进的不是金粉,而是窑工指尖上的鲜血,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再一点一点地洇开,慢慢由深变浅,变成了眼前这纯净得让人不忍染指的粉红。我甚至幻想在月明星稀的夜里,这对小碗会不会变成一对粉衣粉裙的少女,在深宫大院的案头旁,为了她们白来一遭的同伴低声啜泣。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几件赫舍里氏墓出土的玉器,件件玲珑剔透、巧夺天工,而这个墓穴的主人,竟然是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女孩。她是清朝的议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因为患疹疾夭折。索尼对这个孙女一向宠爱有加,对她的过早离世悲痛不已,拿出很多的奇珍异宝为其陪葬,希望她能带着以往的荣华富贵升入天堂。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若干年后,也正是这些珍玩使得孙女的坟墓被掘,本已长眠的孩子反而因此不得安宁。且不说这些珍宝是经过怎样的横征暴敛搜刮而来的民脂民膏,单是想象一个幼小孤寂的灵魂,在沉睡中被突如其来的掘墓声吓得芳容失色,连我这样不相干的人都感觉心疼,作祖父的若魂灵有知,又情何以堪!

 

繁华过后成一梦。财富和强权,终归是舍不得又留不住的过眼云烟,在历史的长河上蜻蜓点水般地掠过之后,便一缕一缕地随风消散了。只有文化,能够跨越时空和生死,生生不息代代流传,像满天的星斗一样熠熠生辉,被不同肤色与宗教的人们永世景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非主流说话
后一篇:郑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