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主流说话

(2006-03-31 08:37:05)
分类: 自说自话:调侃篇

非主流说话

 

    说话是谁都会的,说得含蓄点或直白点,平淡点或生动点、深刻点或肤浅点、顺溜点或别扭点,不过是个人风格,总体上看都属于主流说话的不同分支。也见过一些说话别开生面的,简单归置了一下,大致收拾好这么几堆儿:

 

趾高气扬型:这类人在单位里大小是个头面,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知道怎么向人训话,状态一定要保持剧场效果——把一个句子切分成若干段,分段之间意在卖个不抢手的关子,好歹也要让人听下去。说到最后一抖包袱——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

典型例证:十字路口,一对老夫妻领着小孙女过马路。老太太面无表情举止凝重,老头儿拄着拐棍儿撅着肚子,闯起红灯来动作迟缓牛气哄哄。过了红绿灯,他一扬脖开口说话,“这个,啊——”我以为他要传达什么大政方针呢,陪着他老伴一块儿等,结果大失所望:“这边的杨树,咳咳,开花早。”

 

八股教条型:这类人要么是被刻板僵化的规章制度给箍的,要么是文山会海给泡的,总之肚子里的话像棉絮一样连成一片,如果不用编号的方式一条一条地给你撕开,教它分条而立,连说话的人自己都担心会逻辑不清,条理不明。

典型例证:海军大院里,两个军官走路碰上了,老远就开始打招呼:“回来了老李哈哈哈哈!”“哎回来啦哈哈哈哈!”“会开得咋样啊?”“哎呀四个方面:第一要深入搞好思想道德建设,第二……”后面的我没来得及听。

 

羞愧难当型:这类同志大多属于弱势群体,发表演说的机会不多,平日里又心虚胆小,说起话来红头胀脸,肢体语言多过口头语言。

典型例证:大二那年学革命史,有一次老师忽然临时有事来不了,把个年轻的小助教一把推上火线。他手足无措地站在讲台上,造谣一样满脸通红地解释了他来代课的原因,愣了两分钟的神儿才开始讲课。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他讲课时的形态:右手捂着教案,左手按着板擦,那板擦在他手上跟声控的钟摆似的——他一说话板擦就来回摆动,一闭嘴板擦就停。他就这么一路走走停停地讲着,说到荣氏企业竟然哆哆嗦嗦地唱起来:“荣氏企业,就是以面呀么面粉儿业起家的”(“面呀么面粉儿业”的调子好像是565513),全场哄堂大笑。

 

奄奄一息型:这类人当中以女性较为多见,(男人要是精于此道的话,则恶心加倍。)她们平时与健康人无异,一到异性面前就像被人拔了气门芯,“呲——”一下就气血两亏了。

典型例证:我以前的一个同事,跟我坐对桌,生性泼辣脾气火爆,平时说话高声大气,一沾男朋友立刻就被灭一道,捏着半边儿嗓子柔声细语地,全然不是埋怨搭档出错牌时那般生猛。每天中午,电话铃一响,她就一个箭步冲上去,只要看她眼也眯了,鼻子也皱了,脑袋也歪一边了,气息也悬若游丝了,嘿嘿,鬼都知道那电话是谁打的。

 

后缀沉重型:这类人也不知道是真的掰扯不清心里要说的话,还是特意要赶这路风潮,反正说的话里面是虚词比实词多,装饰比主体多,总之是没用的比有用的多。

 

典型例证:若干个入流和不入流的“明星”,电视上随处可见的,面对镜头先招招手儿放放电,接下来就是微笑美艳如花,说话纷乱如麻——“嗯,这个呀,怎么说呢,我见到大家嘛,然后呢,就是非常开心啦……”

 

其实说话的习惯是很私人化的东西,谁也没打算强求一律。只是太过火了就让人不舒服,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从精神上残害无辜。就像那句玩笑话说的:长得丑是可以的,但存心跑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

                                      (文/阿简)

 

(发于《北京娱乐信报》、《合肥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