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记忆:找对象
(2022-03-21 08:41:14)
出生在20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人们,都有一个记忆,就是到成年的时候,男女找对象。这一现象可能源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思想。尤其是在底层社会,介绍成为夫妻的占了大多数。
找对象通过介绍认识的,多数是一个单位或者一个社区的。有的是通过双方的长辈,亲戚介绍,有的是自己的同学、战友以及好友等。总之介绍人必须对双方认识并且是热心人,愿意牵线成月下老。而且如果成了,双方结婚必须把介绍人作为贵宾对待。那个时候,一般家庭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介绍两个人认识,主要通过描述对方基本情况,如在哪工作,收入如何?家庭情况,本人长相、脾气秉性等。为了使双方见面时不至于尴尬,往往要设计一个见面的场所,一般是介绍人安排。我一个大学同学,分配回到北京,别人给介绍对象时,安排在一个公园,告诉他拿一张《人民日报》。他当时没有找到《人民日报》,就拿了一张《光明日报》,害的对方在他周围转了很长时间。
第一次见面之后,如果双方都觉得还可以,以后的的时间就是自己进行了。那个时候,多数是约着去看电影或者到公园转转。民间叫“压马路”,实际是两个人通过这些形式,增加对对方的了解而已。如果进行一段时间,双方感觉还可以,可能就会进入热恋,走进婚姻殿堂。虽然那个时候,这种形式占了大多数,但是自由恋爱,自己找对象的也不少,成功比例也很高。这种情况多数出自是大学同学,同一工作单位或者下乡知青、兵团战士等,因为长期在一起生活、工作,日久生情,成为夫妻的。
那个时候找对象,虽然也讲究门当户对。但是主要还是讲感情的,即主要是对对方的感觉,即所谓的好感。有时候,往往是对方帮助自己解决了困难,在危机时刻对方救了自己,都可能是产生感情的因素。同学之间,互相爱慕,也是那时的常态。一场电影,一场战斗英雄的报告,都可能成就一批姻缘。人们虽然物质上十分贫乏,但是在精神上,却无比丰富,爱情小说,爱情故事使许多人成为学习的榜样。一旦开始谈恋爱,或者大家认为你们已经开始搞对象了,你再毁约就是道德问题了。如果这个人三天两头的找对象,一般就会被人们认为是作风不好,玩弄女性的嫌疑了。找对象的的时候,如果双方原来不认识,首先要把自己的的照片给对方,估计是让对方有第一印象。对于男同志,第一点尤其重要。因为男方比较重视长相,而女方更看重家庭。家庭条件比较好的男方,一般谈起对象来,比较容易成功。而那些家境比较差的人,就要靠自己的表现和努力了。总之,找对象是个廷有意思的事情,而一旦找成了,对于当事人和双方都是非常高兴的事。可惜现在,网络的发达,通信的便捷,人们一般都是自己找了,而是否成功,就只有天知道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