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皇帝说史》之13《吸毒大院紫禁城(10)》

(2014-08-20 09:42:30)
标签:

文化

历史

时评

杂谈

吸毒大院紫禁城(10)

 

 《皇帝说史》之13《吸毒大院紫禁城(10)》

 

    前回说了宪宗,再来说他的儿子孝宗。

    据说,孝宗宾天之日,大风折木,黄沙四塞,有人看见黄袍之人乘龙而上焉。一般说帝王之异,都在他初生时,很少有驾崩后还显灵异的。那位自称瞧见黄袍人乘龙上天的目击证人,可能纯属眼花,但这一种传闻得以产生并流传,说明当时人对孝宗之死是怀有极大的遗憾的,死固不能复生,辄希望他能够乘龙上天——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希望好人能升天堂。

    孝宗在明代帝王中,名誉甚好,他在位期间,有“弘治致治”的美名。孝宗18岁登基,在宝座上坐了18年,死时年仅36岁。从官史的记载来看,他并非长期患病,死亡非常突然。这是服食符水丹药者死亡的共同特点,当然另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死时都很年轻。

    孝宗在弘治十八年四月的最后一天,忽觉不豫,命暂免朝参(官史说是因“祷雨偶感风寒”)。以后就再也没有上朝,直到五月初七日驾崩,前后也就一周的时间。这期间,孝宗虽然挂牌免朝,没有出来接见廷臣,却并未荒废政事,所有要紧的奏章均得到及时的批答。

    但端午节(五月初五)第二天的凌晨,孝宗突然“大渐”,急忙派司礼监太监戴义到内阁召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入宫见驾。三人因为皇上病得很重,一直在内阁坐班,不敢离去,忽见太监披星戴月来召,便知大事不妙,一定是皇帝要辞诀托孤了。

    李东阳记录了当时的情形:三位阁臣来到乾清宫东暖阁,只见孝宗身着平常穿的便服,坐在龙床御榻上。三人进至床前叩头问安,孝宗连连道:“太热了,受不了。”命左右取水,拿布润湿了,反复擦拭舌头,然后叹息说道:“我嗣祖宗大统,一十八年,今年三十六岁,乃得此疾,殆不能起。”刘健等宽慰道:“皇上偶尔违和,何以遽言及此?臣等仰观圣体,神气充溢,万寿无疆,幸宽心调理。”

    孝宗稍微安神,然后发表长篇讲话,从他即位讲起,讲了许久。他见左右只是听,便示意记录下来。在场的除了内阁三臣,还有司礼太监6人,其中扶安、李璋捧纸、砚,戴义执朱笔,跪在榻前笔录,太监陈宽、萧敬、李荣等也都环跪在床下。众人知道,皇上是要口述遗言了。

    孝宗主要担心皇太子朱厚照,怕他年少,且未成婚,性情未定,做皇帝会失职,因此说:“主器婚配,不可久虚,礼宜择配,可于今年举行。”要求在年内为皇太子选妃并尽快举行大婚。

言毕,孝宗握着老臣刘健的手,叮嘱阁臣一定要尽心辅导,说“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先生辈可常常请他出来读书,辅导他做个好人”。孝宗此时还能做长篇讲话,且“语久,玉音渐清,反复告谕,若不忍释,前后数百言”。次日,又召皇太子入宫,嘱咐他将来好好做皇帝。当天午刻,忽然“旋风大起,尘埃四塞,云笼三殿,空中云端若有人骑龙上升者,人多见之。已而上崩”。

    孝宗临终前的主要症状是“病热”,中医讲就是内火旺盛。这样的症状,令人联想起宣宗死前的情景。孝宗是否炼丹服食,史籍殊乏载记,但我们知道,在弘治中年,有一个很受宠信的大太监,名叫李广,此人邀上宠的主要手段就是“左道”。

    李广所行何事,为什么说孝宗也是中毒身亡,且听下回分解——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皇帝不称朕微信公众号 hdshuosh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