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 说 请 客
徐 铭
年关到了,请客吃饭自然是少不了的。但各种请客又往往是不同的。有纯友情的,也有带功利目的的,甚至还有别有用心的,比如鸿门宴。
纯友情的,尽管花钱不多,菜也不见得丰盛,酒也不贵——甚至没酒,但却是吃的舒坦、开心,朋友小聚,两三人不少、七八人也不多,或谈天或说地,讲讲过去,吹吹将来,不亦乐乎。更有知心者在一起,解闷解乏、共享共赏,那更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可惜的是,在今天世风之下,对相当一些人来说,这已经是一种奢求了。
带功利目的的,往往会被人所不屑。但是我觉得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当今一般的单位、一般的群众要办点事、特别办成事,往往是比较难的,事前请次饭,或者事后谢一下,似乎也大可不必去指责。只是把握好度,适可而止就行。作为被请者,有时往往比较尴尬。因为,一般的关系,人家也不会无缘无故地请你吃饭喝酒,所以被请的最好也先留个心眼,了解一下目的、原因,不然吃了叮在嘴上也是比较难受的。导师早就有语录:“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请者不要过分铺张,被请者把握好该不该吃、可不可吃,这就是度。功利目的的饭局其实是比较复杂的,就这“功利”二字,就包含了许多许多的内容了,比如,有的是为一己之利(这里面还有正当之利和不当之利),有的是为集体之利,这多少也是为民谋福利,只要不违法、不违纪,把握好度,也无可厚非。只是也要注意把握,否则既会造成浪费,也会伤了自己的身体,也会影响别人的身体,特别是不顾一切地劝人喝酒,看似热情、侠义,硬要把人灌倒,非此不觉得尽情、尽兴,这就不好了,害人害己,肯定是违背当初请人赴宴的初衷的。
至于别有用心的鸿门宴,那就是只能自己擦亮眼睛了。当然首先是自己不要去摆这宴,但对别人的这宴也不得不当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然掉进坑里,就麻烦了。特别是一些干部或者有权之人,更要当心,所以现在要强调慎独、慎友,我想也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一种请客,是带有慰问性质的,主要是指上级慰问部下、领导慰问群众,当然也可以归入功利性质之列,一方面感谢大家一年的支持,另一方面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干活。比如我家乡的华西村,那位著名的老书记就曾在广场上摆过百桌宴,那的确是很气派、很热闹的,当然人家是“第一村”啊。一般的就没有这么个规模了。但不管规模大小,总是体现了领导的亲民。只是也要把握好度,尤其是用公款慰问,因为那毕竟也是大家的血汗啊。只要表示出一种意思就行,体现出传统风俗即可。目的是增强凝聚力,鼓鼓大家的劲,有个和谐共事、团结奋斗的气氛。
所以,该请的客还是要请,该赴的宴也还是可以赴的。关键是自己把握好度。
题图源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