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人问你:现在,你的房子增值了吧。
增值是介于一个财务与非财务之间的概念。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会告诉他:是否增值取决于你是否拿他用来交易。如果只是自己住,那么,这就是一个伪问题。
开发商们无所不用其极的兜售楼盘。包括向首次购房的用户说,买我这个房子吧,不出一年,绝对增值。
这跟互联网现在的情况很相似。新创业的网站开发者们也是这么去忽悠风投的。
中国有70万家网站。孤立的来看,每一个都有成为新浪和百度的理由。
但是,跟互联网初期相比,现在的网站之间已经告别了比拼创意的年代了。Web2.0多火,现在看一看,真正获得投资的有多少价?
这样的伪问题不少。当初,外国投资者来到中国,难免会大呼:这么多人,如果每人买我一把牙刷,那我就发了。这跟我们小时候经常会讨论的话题一样:如果全国人民每人给我一分钱,那我就是千万富翁了。
但问题是:全国人民凭什么都给你一分钱?
梁小民在一篇评论里提到过他的一个朋友每次出远门都要买很多份保险,因为他觉得他的生命很值钱。他说,我年薪100万元,如果按照5%的贴现率(年利率),那么现在自己就值2000万元。梁小民就问他:如果有人出2000万买你的命呢?
他笑笑说,这是模拟价,不是交易价。
这一点上,分析机构、经济学家等都很像开发商。
每到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出现危机之际,总能出现一批风光的经济学家。看上去,他们的理论和论据都不容质疑。但是,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基本上,这其中的大部分理论是无法验证的。
巴西前总统在经济危机过后说,危机爆发的时候,他接到了至少几十位经济学家的电话和邮件,每个人都慷慨激昂、言辞恳切地提出了各自的拯救巴西的办法。随便听哪一位的意见,如果不采用他的方法,那么巴西将彻底完蛋。
巴西总统采用的方法是:谁都不听。他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巴西度过了难关。这让他很困惑。
伪问题的实质就是无法验证。回到开发商们的话题上来,不如宣传“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更加现实。房子是否增值,还是到卖的时候再说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