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浪模式有多恐怖?

(2006-05-10 19:20:38)
分类: 关于互联网
 
任何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面对无数的困难。即使是新浪也无从幸免。对它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亦敌亦友的关系变化中找到出路。

选择在公布财报的时候宣布高管变动,这是新浪的一次预谋。汪延的辞职不是新浪的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今天的新浪建立了一种模式。在汪延与陈彤的联手下,制造了一个系统。再也不会有第二个系统出现了。陈彤可以放心的在多写几本《新浪之道》。甚至《新浪道》、《新浪道道道》,根本不必担心谁能把新浪的灵魂偷了去。这种书卖的很好,都被不死心的人、梦想再整新浪出来的人买了去了。看完后发现,只是增加了新浪这个庞大业务系统的敬佩,没有别的东西。

这种模式是无法复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伴随着新浪的庞大业务共同成长起来的,是一两个大战略和无数次见招拆招的产物,没有谁能够一开始就设定了。就像当年的戴尔模式一样。

年初采访汪延,聊到很多互联网的未来,当时已经风传他可能不当总裁的消息了。当时,他讲了很多新浪未来要出现的变化,都是一些经过长时间的规划,涉及到新浪在未来竞争环境中的重新定位。现在来看,新浪的发展是延续着这种规划进行的。

唯一不同的,是新浪面对的时代变化了。在过去的几年中,它几乎可以习惯于自己的一头独大,它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舆论影响力,也不是2000人的编辑队伍,这都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你可以从别的门户搜狐、Tom、网易身上找到极其类似的内容。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它建立了一种习惯,因为这种习惯,它继而转化成为影响力。就像微软操作系统那样。不见得是最优秀的,却深入骨髓,在你的大脑里建立起了视窗与目录。

很多人每天打开电脑,都要上新浪看看。以阿马蒂亚.森的观点,如果对人群进行分类,新浪必是一个标签。对今天的我们而言,类似新浪的标签有很多,MP3、baidu、google、windows、手机、msn、qq、博客等等。

然而,要达到这一步,取决于诸多因素的合力。新浪是什么?最根本的,是那几个关键的人。在确立起品牌与习惯之后,人走人留意义寥寥。

对后来者们来说,试图重新找到那个时代,已经不可能了。

这是新浪最恐怖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