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环境中寻找大师

(2005-11-02 10:55:33)

我想,李敖是大师就不必说了吧。即使在台湾岛内,曾经与其为敌、或者想拉拢他却被反糗的人都得承认。没办法,双方之间差距太大,以至于即使是痛恨他,也必须承认它是大师。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的球赛。足球比赛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如果我们追寻足迹还是能够发现,即使中青队曾经战胜过巴西青年队,但最终闯入决赛的还是巴西和阿根廷,这说明,无论我们在某一个方面比对方强,比如,土伦杯上我们曾经状态比对方更好,但在大赛中,我们跟他的差距就会显示出来。环境不同,对一个事物的考察就会不同,因此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归根结底,我们还是实力不济,就如同我们去跟李敖比国学,显然是没法较量。

李敖又一次打牌赢了钱,但对方不给,反而去法庭上告他跟别合伙诈他。李敖在法庭说的一段话非常有意思:他牌技那么差,我正常除牌就可以打败他,何须打假牌?

在没发现差距何在的时候,我们也常常会觉得:我怎么就不比他强?

这充分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没有一个环境,一个事物的特质就不会被发现。如果没了这个特质,这个东西就很难说跟其他事物的区别。

李敖把《丧钟为谁而鸣》扉页上的一首诗翻译成中文。这本不是件大事。李大师说了,那么多人看过,但就是没有译成像我这样押韵、且风韵犹存的,只有李敖可以做到,大师就是大师啊!

在南昌出差的时候,跟RZA一间房。晚上聊天到3点,发现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视野并不相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尊重——在他的环境中,他能够那样看问题,已经可以称作大师。

RZA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他跟我同乡,认识他是我在出差中的奇遇之一。他年龄不小,在来到MII之前,他在晋城矿务局工作,在一线工作面上工作。两年。这让我刚听到此时的时候便大呼“孙少平”。我觉得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我相信他在看看台的时候必定有所悟。

但是,他还是让我吃惊。在《站台》中,我得到的感悟是——在一种痛苦的环境中,理想只能泯灭。所以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忧伤。我看完后,就感觉时间在流淌的同时,血液也慢慢流淌完了。一种虚无,充实了我的心灵。

但RZA阁下却说,他为能体验出该片的这种已经,“但我知道它很好。”他很坦诚。但也让我重新思考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他做出类似的判断,按照生活经历来说,做出这样的判断似乎只是在情理之中。

后来我说出了我的想法:在他看到这部片子的时候,心境已经和我看到那片子的时候大不相同了。我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在心灵上,还处于一种“单身”境界,家庭责任给予我的压力已经得到减轻。并且,因为职业的关系,我保持了自由思考的习惯,追求精神境界。而在他的环境中,思维模式很容易被定型,而且被压力所迫,恐怕也很难专心去体验那种心境。这从他最具树上的苦恼就可以看出来。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曾经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觉得自己可以很轻易的超越。这种自大思想伴随着我孕育了一颗孤傲的心灵。但后来有一次,我到起哥家里去,看到他那一箱子的书,忽然明白——原来自己并不是看书最多的……这个发现让我如雷轰顶。从而发现还需要夹起尾巴做人……当然,事情总是这样造化弄人,起哥反而越走越退步,终于泯然众人。

而这一切,都要到环境中去寻找答案。他所处的环境,毕竟是一个使人落后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却又是他自己创造的。悲夫!

2005年6月27日 13: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