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步】清溪村古民居记略·20221230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文物 |
分类: 文物记录 |
【湖南城步】清溪村古民居记略·20221230
(1)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建村[2012]58号),依据一定的指标体系,结合传统村落登记信息,对各地的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进行评价认定,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推荐国家级传统村落。评价标准中包括传统建筑的久远度、稀缺度、规模、比例、丰富度;完整性、工艺美学价值、统营造工艺传承;村落选址和格局的久远度、丰富度、格局完整性、科学文化价值、协调性以及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稀缺度、丰富度、连续性、规模、传承人、活态性、依存性等各项指标。
中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开展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的认定和评选,就是希望能在目前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大批农民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村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态瓦解、农村空巢化严重和农业文明及传统萎靡、文化传承不畅的当下能有效进行文明文化传承、减缓传统农业文明衰败的一种手段。目前中国境内自然村落200余万个,消亡是不可阻挡且不可逆的一种社会趋势,只是我们希望能提炼和明示出那些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所蕴含的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饱含着建筑及环境等物质方面的遗产,也饱含着生活及精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包含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是一种乡土建筑和历史景观与村落灵魂性的精神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所以说中国传统村落是那种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自2012年-2022年,十年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已经公布了6批共8171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获得此称号的传统村落将获得300万元中央财政的专项保护修缮资金。
而与此同时,另外一项同样是由建设部(现为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主导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从2003年起开始评选,评选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实际上也可以将其视为自1982年国务院设立历史文化名城制度以来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扩展和延续。
自2003年-2019年,十六年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已经公布了7批共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48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这些村镇分布在全国二十五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
实际上我真是很难严格区分《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而且两套评选都来自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虽要从严格的字面意义上能够区分出两套体系的区别,但实际上其差异和区分的必要性和适宜性是否合适、合理还真是说不清楚,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肯定更难入围,这从数量上也能窥见。
目前,城步县共有丹口镇桃林村、丹口镇下团村、丹口镇羊石村、长安营镇大寨村、长安营镇长安营村、儒林镇杨家将村、儒林镇杨家将村、蒋坊乡杉坊村、蒋坊乡铺头村等9个村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好像还没有。
杨家将村是因为其为南方杨家将文化的发源地而名声在外,两处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也均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而清溪村则是有大片的古民居,只是在城步县这个以苗族木楼木房为主要古旧房屋建筑、民族建筑为主的地区,这个清溪村的古建筑群却多为汉地汉式建筑。
据介绍这里的古民居和杨家将村中的杨氏官厅及杨家大院一起被打包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在清溪村似未能见到文保碑。










(2)
清溪村地处几条川谷的交汇处,往南偏西不足10公里就是城步县城,往北则是通往武冈、邵阳的大道,而另外还有好几条平缓的山沟将周边的村寨联系了起来。村南还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水(真珠水)缓缓流过,背山面水的自然地理环境也预示着这里的自然地理和风水环境极佳。
历史上,这里曾拥有过享誉一方的政治地位。城步杨家氏族名将众多,自宋以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将官就达五十多位,而清溪村也同样是杨氏家族的一处聚集地。据《杨氏族谱》记载,清溪始祖为杨再思第六世孙杨应魁,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时由禀生,任职绥邑莲荷巡检司,后下籍清溪,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迄今近八百年历史。今全村现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余栋,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有不少老院古宅还曾挂牌简介,不过显见并没有多少主动性保护措施以及更多的古村落保护规划和旅游振兴等项目实施。










(3)
从介绍上看,清溪的古民居建筑多以单门独户四合院为主,一般为二进或三进,分庭院、前厅、堂屋,左右厢房,面阔三至五间不等。建筑结构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部分建筑以抬梁式与穿斗式建筑相结合的建筑手法,院中心的建筑以悬山建筑为主,沿围墙砌筑的房屋均为硬山式,所有建筑除堂屋明间两个檐柱是立在青石柱础上外,其余所有的木柱都是立在磉墩石上的木质上的,这是清溪古民居的特点之一。堂屋隔扇门一般为六扇,上半部为雕花窗图案,下半部为平板,隔心都缀有福、禄、寿、喜字样的雕花图案,各种花鸟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堂屋地面以三合泥和方青砖铺筑为主,檐廊和天井地面以鹅卵石镶嵌而成,图案设计多以同心圆、柳叶纹图案等。充分反映了清溪先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体现出苗族在宗教、美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蕴和神韵,堪为湘西南苗族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典范。
虽然不少的院落已成空房,住户已经在别处新建住房居住,风吹雨淋及缺乏人气和保养正在加速老宅旧院的损毁和消亡,但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这处不大的古村落仍是一个活态的传统村落,还尚能保留一些传统的、民俗的环境和业态。
一条乡道穿村而过,也得益于所连通的都是山区丘陵的的小村寨,所以道路不是繁忙的通衢大道,虽道路两旁多已是拆旧建新,但很长时间内道路未再扩建,车行人流未再增大、商业买卖未能蓬勃扩增,为古旧传统村落保留下了更多的古趣旧颜。
街巷、路面、沟渠显见经过了一定的改造,但刻意保留和匹配古村的韵味和协调,虽其它保护性措施和旅游、特色建设或恢复的举措不多,但能有意识留存和凝固旧有风貌、待经济发展和时机成熟再来开展工作也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了。










(4)
清溪村也曾在2014年被国家民委认定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清溪古民居布局呈东西向,依山傍水,沿几条街巷呈条状排列,街巷中通有人工修筑的小水圳,活水进至各家各户。各处宅院内多有小天井,地面多用鹅卵石铺设出各种图案。房院间筑有马头墙,既有极强的装饰作用,也能起到防火的功效。房屋门窗、梁柱等立面的木构上多雕有各种浮雕和花窗图案,而柱础等各类石件也多见有雕刻精美的图案等,一门一扇一窗一棂一柱一石一砖一瓦等皆被赋予了灵魂,也充分反映了清溪先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体现出苗族在宗教、美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蕴和神韵。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