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2022-08-29 18:20:17)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文物

分类: 文物记录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1

阿克沃尔腾烽燧位于海子沿乡二大队的冬牧场,猴儿山西南 3 千米处的大草原之上。南侧为巴里坤山的山脉,北侧335国道距烽燧约2公里,正北方向国道旁有一通讯高塔。

烽燧背倚高山,修筑在山前坡地一处略微隆起的脊梁之上,东北侧为一洼地,形成一处小盆地,有泉水出露,造就小块绿洲一处。

烽燧四周荒野戈壁,地表多黑色石砾,植物稀少。

从烽燧处可东北方向远眺巴里坤湖,但与湖边多处烽燧距离相距较远,应不可能存在通视传峰的作用,另与西侧的乌图水烽燧也因有山峰阻挡,既不可通视也不能传递讯息。南部也需要爬上更高的山峰处才能与直线距离十六七公里外的肋巴泉烽燧、五场沟烽燧等形成可能的沟联。故此地的烽燧多仅为交通线路上的地标、驿站之作用,有水源可济往来之人及牲畜。

烽燧外有栅栏维护,边长15米,门开在北侧偏西位置。栅栏上悬挂“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宣传牌和“文物保护安全责任公示栏”牌。

栅栏外北侧偏东位置竖一文保碑,碑身为黑色人工大理石,长105cm,宽73cm,厚15cm,碑座为灰白色天然石质,须弥座状,长130cm,宽35cm,高90cm。碑身正面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密境内烽燧遗址阿克沃尔腾烽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214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维文在上,汉字在下,填金黄色。背面书“简介  阿克沃尔腾烽燧位于海子沿乡海子沿村的冬牧场,烽燧平面呈正方形,纵剖面为梯形,残高6米,底基边长4.7米。烽火台由土、小石块夯筑而成,4米以下有木材夹筑的痕迹。根据其建筑技术以及与其他烽燧的关系确定该烽燧为清代遗存。哈密境内的烽燧与长城共同构成了当时军事防御体系,起到了护卫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作用,是历代中央政府治理和有效管辖新疆地区的见证。对研究哈密唐-清时期军事防卫、军事设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保护范围:烽燧本体为基线四周延伸2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基线四周延伸5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维文在上,汉字在下,填金黄色。

烽燧外东南西北四边中部竖石质文物界桩,东侧界桩倒伏,截面方形,边长12cm,出露地表约45cm,一侧汉字“文物界”,对侧维文,填红。

烽燧方形,夯筑,残体呈细高状,北偏西45°,边长4-4.5米,残高7-7.5米,未进行修缮加固。

 

北侧:

东北角偏上部偏上部偏上部偏上部近棱线处一道长裂缝,长近2米,几乎贯穿至顶,宽约3cm,向下几乎到底,为最大至隐患。东北角处有大片塌垮,片状剥离后形成三角形剥蚀区域几乎为北侧立面面积的一半,剥蚀厚度0.2-0.5米。

西端从上至下表层多有雨蚀作用影响现象,淘蚀出成排的表层小孔小洞。西北角根部有淘蚀凹槽。

西侧:

表层多光洁,雨蚀作用影响不大,多风蚀影响,根部有一定堆积。

南侧:

受风蚀雨蚀作用影响,中部形成从上至下的冲刷凹槽,顶部形成弧形冲刷漏斗,冲刷凹槽宽约20cm,深5-10cm。西南角烽燧棱线处冲蚀切割明显,根部有局部淘蚀内凹。风蚀作用下烽燧表层呈现横向状浅凹槽。烽燧表层多见石砾嵌入其中,当为风吹所致,整体墙面呈弧状凹形。

东侧:

下部约2/3已塌垮剥落,形成内凹之势,剥蚀部分深0.2-0.5米,上部竖向尚有多条裂隙发育,进一步的损坏当不可避免。烽燧表层局部见有草泥抹层,厚2-3cm

 

烽燧东南方向500米外,高山脚下,一小圆城,直径约100米,东偏南和西偏北处两半圆状小型瓮城,西侧开门朝北,南侧开门向南。小圆城墙垣为土石结合构筑,石块为自然石砾,形不大。墙垣已呈残垄状,地面高0.2-0.5米,残迹底宽1.5-2米,外有明显壕堑,宽1-1.5米。

小圆城南高北低,南侧有小高台,正中被掏挖成穴。

此种小圆城或小圆堡已发现多处,不辩是古代遗存还是今人所建羊圈。

 

烽燧东侧约300米处,地面存大片建筑遗迹,土石混筑,似应为小型卫所或驿站遗迹。

遗迹呈组团状,多处,南部多为石筑,北侧则以土筑为主,而北侧规模略大。

水源周边,多处小型墩台,呈围合之势。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阿克沃尔腾烽燧·卫星影像)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2

肋巴泉烽燧位于巴里坤山北麓余脉跑马山东北的草场上,水草丰茂。烽燧东约6.5公里为下涝坝乡五场沟村,东北约6公里为五场沟烽燧,萨尔乔克乡西向通过来的新铺柏油路仅到吴昌沟村(五场沟村)处,再向西则为土石便道。西南约3公里为白格托别古墓葬,白格托别山为哈萨克语跑马山的称谓,山前有大片牧场,白色毡包点点散落。

烽燧地势略低,似也难以与东侧的五场沟烽燧通联。

烽燧周围为空旷平坦的草原,人烟稀少,南侧向西和东侧向北斜向各一条便道直驱北部山间和南部山间。

烽燧体型较大,东西向边长约6米,南北向边长约7.5米,残高约9米。近年来经过修缮,加固,雄态再现。

烽燧外有栅栏维护,边长18米,门开在西侧偏南位置。栅栏上悬挂“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宣传牌和“文物保护安全责任公示栏”牌。

栅栏外南侧东端面南竖一文保碑,碑身为黑色人工大理石,长105cm,宽73cm,厚15cm,碑座为灰白色天然石质,须弥座状,长130cm,宽35cm,高90cm。碑身正面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密境内烽燧遗址肋巴泉烽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214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维文在上,汉字在下,填金黄色。背面书“简介  肋巴泉烽燧位于哈密市巴里坤县下涝坝乡下涝坝村,烽燧平面呈长方形,残高7.8米,底边南北长约8米,东西宽约7米,夯土筑成,土质中夹筑小砾石,夯层厚约12厘米,烽燧东壁有部分坍塌,从坍塌处可以看到夯筑的木柱,南壁从顶到底有一道裂隙,可见夯层间夹筑木棍。此烽燧建于清代。哈密境内的烽燧与长城共同构成了当时军事防御体系,起到了护卫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作用,是历代中央政府治理和有效管辖新疆地区的见证。对研究哈密唐-清时期军事防卫、军事设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保护范围:烽燧本体为基线四周延伸2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基线四周延伸5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维文在上,汉字在下,填金黄色。

烽燧外东南西北四边中部竖石质文物界桩,截面方形,边长12cm,出露地表约45cm,一侧汉字“文物界”,对侧维文,填红。

此烽燧建于清代,为西出巴里坤县城至骨拐泉烽燧西南折向七角井途中最后一座,是当时苏吉通向陶赖泉的交通要道,曾设置军台驿站,并建有庙宇一座,现已无存。

此地向西南有穿越天山之道,也有向北穿过一条东西向山脉的山涧,作业期间曾见有独行摩托侠驶过。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五场沟烽燧·卫星影像)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8(阿克沃尔腾烽燧肋巴泉烽燧)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