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7(卢方沟烽燧吴家庄子烽燧五场沟烽燧)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文物 |
分类: 文物记录 |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27(卢方沟烽燧吴家庄子烽燧五场沟烽燧)
(1)
卢方沟烽燧位于东天山北麓平缓的坡地上,周围为草场,视野开阔。烽燧北侧1千米处有一条从萨尔乔克乡政府向西通往吴家庄子村的柏油公路,东北3.5千米处为萨尔乔克乡政府所在地。
卢方沟烽燧东北距吴家庄子烽燧2900米,西南距五校烽燧3500米,西南距小山包上的苏吉村烽燧4500米。
烽燧外有栅栏维护,方形,边长18米,门开在南侧偏西位置。栅栏上悬挂“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宣传牌和“文物保护安全责任公示栏”牌。
烽燧外四边竖石质文物界桩,截面方形,边长12cm,出露地表约45cm,一侧汉字“文物界”,对侧维文,填红。
栅栏外南侧中部面南竖一文保碑,碑身为黑色人工大理石,长105cm,宽73cm,厚15cm,碑座为灰白色天然石质,须弥座状,长130cm,宽35cm,高90cm。碑身正面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烽燧残剩遗存边长约3.4米,残高4.5米,根部多保留堆积物,略夯实,呈坡状,东侧和北侧较多。
烽燧地处山前坡地上,四周荒芜,地表植被稀疏。
烽燧近年来经过了修缮加固,残旧颓败之态尽扫一空。
巴里坤西出一线的烽燧外原都建有维护栅栏,大部分相距烽燧体较近,多在2-3米间,近年来全部重建坚固结实的保护栅栏,旧栅栏拆除。
栅栏西侧旁,有地表冲蚀沟,略浅。东百米外再一冲蚀沟,较深。


(卢方沟烽燧·卫星影像)









(2)
吴家庄子烽燧位于东天山北平缓坡地上,烽燧西北距吴家庄子村1.5千米,烽燧北侧700米有一条从萨尔乔克乡政府向西通往吴家庄子村的柏油公路,此地距萨尔乔克乡约10公里。
烽燧位于山前冲积坡地上,周边地表多石砾,块小,色黑。西侧约30米外冲蚀沟,多植物生长,冲刷而下的石砾形成条带状。
四周荒芜,地表植被稀少。
烽燧体型较大,外观粗壮,底宽约8米,顶宽6米,残高4.5米。
烽燧经过修缮,四面较光洁,旧栅栏已被拆除。
烽燧外有栅栏维护,边长18米,门开在南侧偏东位置。栅栏上悬挂“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宣传牌和“文物保护安全责任公示栏”牌。
栅栏外南侧面南竖一文保碑,碑身为黑色人工大理石,长105cm,宽73cm,厚15cm,碑座为灰白色天然石质,须弥座状,长130cm,宽35cm,高90cm。碑身正面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烽燧东南西北四边中部竖石质文物界桩,截面方形,边长12cm,出露地表约45cm,一侧汉字“文物界”,对侧维文,填红。

(吴家庄子烽燧·卫星影像)




(3)
五场沟村烽燧位于东天山北麓,下涝坝乡五场沟村西北约2千米草原上。五场沟村烽燧东约8.5千米为吴家庄子烽燧,两地间虽地势无起伏,但目力所及仍难以相望,故点火燃燧仍难以进行讯息通联,其间应再有一烽燧才可。东南约2千米五场沟村,西南约5千米为肋巴(洛包)泉烽燧。
烽燧周围为空旷平坦的草原,人烟稀少。东侧斜向一条便道直驱北部山间。
便道东侧一圆形水泥蓄水池,有顶盖,今已废弃不用,周边还有多条水渠,部分采用埋设方式隐于地下。
烽燧体型较大,边长约8米,残高8米。近年来经过修缮,加固,雄态再现。
烽燧外有栅栏维护,边长18米,门开在北侧偏东位置。栅栏上悬挂“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宣传牌和“文物保护安全责任公示栏”牌。
栅栏外东侧南端面东竖一文保碑,碑身为黑色人工大理石,长105cm,宽73cm,厚15cm,碑座为灰白色天然石质,须弥座状,长130cm,宽35cm,高90cm。碑身正面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烽燧外东南西北四边中部竖石质文物界桩,截面方形,边长12cm,出露地表约45cm,一侧汉字“文物界”,对侧维文,填红。
五场沟也有称吴昌沟。
此地向南应有穿越天山之道,也有向北穿过一条东西向山脉的山涧。


(五场沟烽燧·卫星影像)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