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记录】巴州05(焉耆街景)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文物 |
分类: 文物记录 |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05(焉耆街景)
(1)
焉耆,地名来自《汉书·西域传》的焉耆国,原名焉支(属大日氏乌绎部),又称为乌耆,乌缠、阿耆尼,新疆塔里木盆地古国,今在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附近。
《西游记》中称乌鸡国,国内有九城。辖地包括今焉耆、库尔勒,和硕、尉犁一带。西汉初属匈奴,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六十年),属汉西域都护府。唐朝时焉耆为安西都护府下面的四镇之一。13世纪末,统治焉耆的畏兀儿王国灭亡,焉耆也不复以国的形式存在。
清朝光绪八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后,设喀喇沙尔直隶厅,光绪二十五年升为焉耆府,先后管辖新平(今尉犁)、若羌、轮台三县。新中国成立后,先设焉耆专署,后撤销焉耆专署,分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焉耆、和静、和硕三县)和库尔勒专署(辖库尔勒、轮台、尉犁、若羌、且末五县)。1960年12月,库尔勒专署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由焉耆迁址库尔勒。
《汉书·西域传》、唐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东晋《法显传》等都对焉耆国有过记述。
焉耆是汉通西域北道必经之地,其国虽小,但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只是在历史上一千余年的成国历史中屡次被周边强豪所欺辱,分别被北魏、柔然、高车、厌哒、吐蕃、漠北回鹘汗国等所控制。
焉耆土地肥沃、地域良好,也是胭脂的谐音,可知这里盛产胭脂,名达天下。同时,这里的红酒和良驹,也是世间良品。加上这里是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文化发达,佛教在此有着很高的地位和众多的信徒,佛教艺术也曾繁盛灿烂,只是据说此地国王与高昌国王不睦,唐僧取经路经此地也仅暂住一夜,未停留传道。
只是,曾经的西域古国现在真正留有痕迹和古迹的并不多,使得今之焉耆实际上和历史上的焉耆国、焉耆国都似也没有太多可供联系的地方。
焉耆县城其实也不大,基本上也是一座新城,见不到老旧的街巷和建筑,有一个小博物馆,虽和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共处焉耆人民广场旁的焉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楼内,但遗憾的是基本上不开放,因为整个文博系统就一位工作人员,管了一摊子的事情,还管着位于七个星佛寺遗址处的历史遗迹展览馆,少有机会能到博物馆待客上门。不过据称现在正在积极筹备要建一座更大更新的博物馆,七个星佛寺遗址这几年正在考古发掘,虽然百多年前这里曾多次被西方探险家等光顾,带走了大量的壁画、佛像、佛头,但这几年的考古发掘仍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佛头,新博物馆的一个重大使命就是要为这批珍宝能留存在焉耆寻一处家。










(2)
焉耆,小城,没有熙来人往的人流,也似乎难以见到火爆的商业之景,到显得很是宁静和舒缓。
这里呆了几天,多数日子里连门都未出,感冒发烧多日。
去年也是一次出差过程中,咳嗽感冒,夜有发烧,硬抗好几日,回北京后仍不见好转。去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认为肺炎,收进去住了近十天,遂成心中阴影一片。
今再度有此表征,虽感觉情况不很严重,但心中仍是忐忑,各色药物吃了一堆,终于走出病态。
生病,休息,也让我遗憾地落下了去到博格达沁古城、七个星佛寺遗址和千佛洞等处的机会。
不过我在2014年就曾去过博格达沁古城,还去看了其西北侧的名为四十里城子的小城和紧靠博格达沁古城南侧的圆形多重城垣的泰克利古城。
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40年在吐鲁番的交河故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并随着在塔里木盆地的扩张,先后设置了龟兹、焉耆、于阗和疏勒为安西四镇。而据称焉耆在作为唐代安西四镇之一时的行政官属地是现今的博格达沁古城遗址,不过后来可能是因为安西四镇变成了碎叶、龟兹、于阗、疏勒,而作为四镇之首的龟兹城也在公元840年去唐旗号恢复了龟兹国号,焉耆古城也因离开了唐帝国的支撑而渐渐凋敝。
古焉耆的繁华和富裕更多的是因其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地域的优势使得东来西往的商队都要在这里缴税、落脚及采买,不过,而最稳妥长效的发展之道还应是要有自己的产业和产品。










(3)
在去焉耆之前,身体就有点不舒服,咳嗽比较厉害,尤其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躺了下来,肺叶平摞在了一起,就咳的更加凶猛,闹的晚上也得不到好好的休息。不过好在来焉耆的第一天傍晚时,在病情还不太严重的时候去了住地旁边的开都河畔,看到了一幕绚丽晚霞的极美之景。
开都河,蒙古语为“开都郭勒”,是新疆的大河之一,也是一条著名的内陆河,全长600多公里,是孔雀河的主要上游(经过博斯腾湖流到孔雀河)。
国人十有八九不知道开都河,但要说到中国古代著名小说《西游记》中的“流沙河”、说到唐僧取经回程没有应承诺言而让河龟把他们都抛在水中,搞的师徒几人身湿经潮而不得不在岸边的大石头上“晒经”,恐众人多知,据称这条流沙河的原型就是开都河。而与开都河有关联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浩瀚的博斯腾湖更是天下闻名。
开都河是对新疆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河流,其尾闾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作为塔里木河的源流,国家恢复塔河绿色走廊的生机,实施北水南调工程的关键河流,一直承担着向塔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的重要任务,因此开都河不仅是南疆绿洲的生态源,还是重要的生命源。
至焉耆的第一天,傍晚时,出门溜达,酒店旁为焉耆人民广场,紧旁开都河畔,并且有一座曲尺状的人行桥与河对岸相通。
拖着病躯四处游荡,竟遇见晚霞映天、金光洒河。
开都河曲尺廊桥两端各一对石狮,皆为古狮,只是标牌说明皆一样,让人疑惑。说明为:清乾隆43年(1778年),清政府驻焉耆办事大臣在焉耆设立参将府。为显示国防力量之强大,选用优质花岗岩打造此对石狮,分立参将府两旁。狮身雕刻花纹采取我国古代武将所穿的盔甲花纹图案,以示威武。2004年9月,焉耆回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大庆之际,由巴州皮毛厂搬迁至县人民广场,2014年9月,焉耆回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之际,由广场搬迁至流沙河古道北桥头。










(4)
桥南侧,一小广场,中横卧一巨石,一面刻“流沙河古道”,而据说此跨河人行曲尺桥即以“流沙河古道”命名。
巨石另一面刻有流沙河赋,煌煌千字文,大气磅礴般地赞美了流沙河及焉耆古地:汇纳百川兮,奔腾不息,滚滚湍濑兮,向东南流。水光山色兮,天工造化而显深幽。远聆其声兮,撼山动地,恰似万马兮,长嘶于于越虎丘。遥瞻其形兮,蔽开视野,宛如一条苍龙兮,绕曲沟。跳出天山峡谷兮,形成瀑布,惊疑猛虎下山兮,走势遒。直奔焉耆盆地兮,分渠扬水,灌溉肥沃翠畴。终注入西海兮,归楫渔歌柔。滋碧芦而乐白鸥。似玉皇明镜兮,王母梳妆。邀引五洲嘉宾兮,目在游。那两岸依依杨柳兮,婀娜婆娑,邀引百鸟啁啾。郁郁九畹兮,绿肥红腴,正五谷穗稠。访永宁户儿家兮,见闻满圈羊牛咩牛吽。摆芳席九碗三行兮,满桌佳肴盛饯八方良俦。自古赖以同源之水兮,依旧回、汉、维、蒙结兄弟之缘由。共享这幸福生活兮,敬慕此母亲河,阿哥阿妹结喉讴。慕今儿个,舞袖婉转。花儿艳艳、蝶儿恋恋、河堤盈盈,匡世新潮拍沙岸。天山琼浆如酒兮,各族同饮味更优。壮男秀女兮,真情相投。书童村翁兮,绮梦悠悠。一条玉带绕古镇兮,千秋神话传神州。堪赏兮!古国遗址贯今昔兮,华夏文明耀青史,经典名著山海经兮,锦文载籍敦薨之水。《西域水道记》兮,且称海都之河。神魔小说《西游记》兮,却统称流沙河。奇异噫嘻!后浪频推前浪急。沧浪淘沙兮,岁月蹉跎。西天取经兮,师徒四人遇难甚多。幸卷帘大将沙和尚兮,难耐频侦逻。仨掷佛珠化木筏,终泰安渡河唱欢歌。信路在脚下兮,趁神风播。向天竺,驱妖魔。记清朝易寿松有待云:“高城绿柳接清波,破车唤渡河。牧野账分平野阔,沙痕岸剩隔年多。此身东去乘槎近,稳坐中流击楫歌。西域兵看银河洗,海门戍鼓又鸣鼍。”借问君知否?东汉班超过为苇桥,盛唐岑参过冰桥。张骞曾渡大河口,悬崖瀑布响秋涛。疑是水帘从天降,抬头望九霄。于是清朝墨客和宁有诗曰:“天造舆梁稳,春冰迨未开,马腾银河上,人驾玉虹来,濡尾狐犹听,潜波鱼尚猜,两骖忙叱驭,快似辗轻雷。”呜乎矣!坎坷丝路谁堪忆?沧桑变,醍醐灌,流沙淀,春晖焕。喜尔今虹桥可通天。焉耆娃儿赛飞鸢,傲游四海友情牵。万里晴空无尘埃,新雏振翮舞翩翩。鹤发耕夫换童颜。花如锦,柳如伞,人若仙。纳凉雅客且缱绻。眷恋这河边公园兮,朝夕笑语喧。民心顺处兮,春夏秋冬皆是太平年。妙哉:横跨南北堤坝,惠政兴筑行人桥。流沙河景观新桥,称其名曰:流沙河古道。桥头伫立心胸豁,一览胜景收眼底。俯仰乾坤河汉近兮,八面香风轻梳洗。登临鸟瞰兮,亭树倒映清漪里。欲穷千里目兮,碧涟楼影分外娇。J娇姿眯眼浪花飘。飘落浪花桥下过,过桥后浪比前浪高。浪濯淤泥汀花好,花好月明照林梢。林园游侣斗婵娟,心态妙圾人忘还,古河新奇天下传。传送淡水注焉耆,焉耆拥有无穷源。流沙河兮,造福焉耆。(道·李加拉撰)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