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记录】巴州07(焉耆霍拉山佛寺遗址)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文物 |
分类: 文物记录 |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07(焉耆霍拉山佛寺遗址)
(1)
霍拉山佛寺遗址,位于巴州焉耆县七个星乡霍位山村(乌尊其格)东南的山梁和山前坡地上。此处为天山支脉霍拉山北麓的克其克布拉克沟口,沟中有清溪长流,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出山口后折拐向西北方向,形成一个水溪环绕之态,再与北侧一条山沟中流出的溪水汇合后向东流淌,并最终汇入开都河中。大泉沟、小泉沟在溪流的滋润下如同在荒芜的大地中拉出了两条绿色的条带,为整个大地带来了生机无限。
霍拉山佛寺遗址曾以“日喀则古城”被公布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今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称,佛寺遗址内根据当年斯坦因的记载共残存18处建筑,土坯砌筑,石块基础,分布在山梁的顶部和山脚下的坡地上。
佛寺遗址地表多为碎砾层和砾土层,沟中因有水源的滋养而有成片的密林,有几户村民居住于此,此外还有稀疏的骆驼刺和旱苇等耐旱植被。
旁霍拉山村内山泉泊泊、古柳青翠,小村落尚存古意,亦成接待休闲度假客的农家乐。
有一段栅栏圈围,并未形成合围之势,仅将遗址与村落、耕地等有可能侵扰文物遗迹的因素隔开。大门面北,门外一文保碑,整石为碑,碑身长105cm,宽70cm,厚13cm。碑座长135cm,宽40cm,高出地面13cm。正面刻“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栅栏上悬挂“文物保护安全责任公示牌”。
遗址内还存一旧碑,水泥预制板碑,正面刻“晋——唐代
遗址建筑多为土坯和石块砌筑,院墙和地基、塔基等多为石块垒砌、垫砌。建筑多已无存,极少部分存局部墙垣。
栅栏旁有水渠,清溪长流。
中心处一个小石丘,上为中心佛殿,虽残,但中心处的龛式建筑造型独特,近年来曾进行过修缮。
遗址内一条引水渠穿过,蜿蜒盘旋,难辨新旧,其间有处小型涝坝。
西部半坡处有处佛塔遗址,南侧一座小型孤峰上,四壁皆陡峭崖壁,尤其是东南西三壁,更是壁如刀削斧剁一般,其顶端较平坦,地面遗迹难辨,唯南侧东侧崖壁处有人工石砌土砌痕迹。此地似一军事用地,其与北部约2公里外的霍拉山沟口烽火台隔沟相望。
佛塔遗址北端,一大型围合区域,片石垒墙,墙厚80cm,残高约60cm,呈小城模样,周长400-500米,有引水渠穿城而过,西北角为一小石峰。城内几乎不见任何建筑遗迹
据介绍,1907年斯坦因到此做过调查和挖掘,出土一些壁画、木雕佛像和彩绘木件等,认为寺庙沿用时间与七个星佛寺遗址相同。1928年黄文弼亦曾到此调查并做了些清理,见绿釉方砖、木雕佛像等。
周边有墓葬遗址。
遗址周边,尤其是大泉沟一线,已开发成一处景区,名焉耆霍拉山丝路古村景区,以丝路古道、清泉、古柳群、岩画、古寺遗址等为核心资源。
简介称:霍拉山,又名日辉拉山、贺腊山、虎拉山。曾是法显停留过的地方,玄奘走过的地方,张骞出使西域经过的地方。最高峰霍拉峰形状像一只盘踞而蓄势待发的冲天猛虎,背上驮着一座大山,故称之为虎拉山。霍拉山海拔1122-3647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5.9%;山峰峰峦叠嶂,山高、谷深、峰险、水急,更有奇山异石、空中草原,是天然氧吧,既有天然云杉森林和高山峡谷的开都河、空中草原和天然石林,数十处的泉眼,又有古村落、日喀则古寺遗址、古烽燧、古墓群等历史遗址,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旅游观光休闲避暑、探险攀岩、徒步健身的旅游胜地。
(霍拉山佛寺遗址)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