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记录】伊犁记录13(察县-昭苏县)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文物 |
分类: 文物记录 |
【新疆文物记录】伊犁记录13(察县-昭苏县)
(1)
察县全称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地处伊犁河以南、天山支脉乌孙山脉北麓,是中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朝平定准噶尔后,察布查尔成了荒无人烟的旷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清朝政府自东北调遣锡伯军民4千余人,以图伯特为首领,从盛京(沈阳)锡伯家庙太平寺出发,西迁伊犁,进驻察布查尔屯垦戍边,所建锡伯营属伊犁将军统辖,其地即在今察县一带。
1938年,撤销伊犁锡伯营,成立河南设治局(因处伊犁河南岸而命名)。1940年正式成立河南县,1944年因与河南省重名而改名宁西县。1954年将宁西县更名为“察布查尔”,并成立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察县县城不大,建设也比较一般,多少还透露出一点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之像。
察县几日,天气燥热,待到工作做完后赶紧往昭苏赶去,据说那里是高山草甸之城,清凉怡人。
察县因地处伊犁河谷,有大片的水稻种植田,种植水稻面积达20余万亩,其有机水稻获得中国国标和欧盟有机认证,是新疆三大水稻种植基地之一和全疆最大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能在新疆看到水稻田,还真让我有点惊奇,恍恍惚惚又有了童年和家乡的感觉
察县至昭苏县,走伊昭公路(237省道),向北翻过乌孙山,约行125公里即到。但不巧的是237省道正在扩建,而最不可思议的就是无论是坑坑洼洼的在建、在修公路上还是导航软件上都没有提醒、提示的讯息,结果我们差不多在行了一个来小时后准备翻越乌孙山的时候才被拦下来,这才知道这条省道前面已经完全封闭了,去往昭苏县要回退回去并向东绕行577国道。
无奈,只得回头,先为汽车加满油,然后绕了一个大圈再奔昭苏而去,两个小时的车程变成了5个小时,待进至昭苏县城后,都已经在车上睡了好几觉啦。
虽路途变得更远,时间花的更多,但沿途景致也更加丰富,从伊犁河谷地带、山丘荒漠地带、山区岩石地带和高山草甸地带都一勺而烩。
乌孙山,又名帖木里克山、阿拉喀尔山,海拔2000-3500米,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特克斯、昭苏二县的界山,其间有大量的原始森林,有众多珍惜动植物,部分已被列入为国家公园。









(2)
乌孙,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是我国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古老的部族。公元前2至1世纪崛起于我国西北地区,后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权——乌孙国,其地域主要以伊宁市及附近的昭苏、巩留、新源、特克斯、尼勒克几个县为主。
昭苏县虽然夹在乌孙山和南侧的天山山脉之间,地势相对较高,但这里是草原之地,中国天马之乡,也是一个历史底蕴和颜值双双在线的地方,这里生活着哈萨克、汉、蒙古、维吾尔、回、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锡伯、俄罗斯、塔吉克等20多个民族。
当你走进昭苏草原,就如同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每一眼望出去都能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你会听到草原牧歌、马蹄悠扬;在这里你会感到世界的宁静、青草的芬香。
无边的草原上,那连绵起伏的山峦便是大自然肆意涂抹的画板。









(3)
昭苏号称“中国彩虹之都”,彩虹多自然也是因为雨水多,所以这里的夏秋如同南方一般,总有雨飘,总有彩虹。
昭苏几日,也同样遇雨多场,但来也迅疾,去也匆匆,下雨的时间多不长。雨后,蓝天再现、白云依旧,大地更加翠绿一片。
昭苏这里的雪山、草地、溪流、松林、低垂的云层、成群的牛羊交融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
入昭苏,乐颠颠跑去昭苏博物馆,不成想这里因有事不开,懊丧不已,随后几日再无时间光顾了。
新疆一地,最直接最有效提升文化氛围的就是彩绘墙壁、塑像妆点街巷。









昭苏城区不大,北城为旧城,南城为新城,北城多旧房,南城多新楼,但整个城市建筑、城市风貌难有特别之处。
多住几日后,实际上对这里还是比较失望的,细节上还是关注不够的。
城中有个小城市公园,东西两侧分塑乌孙王和细君公主塑像。
乌孙王猎骄昆弥,约公元前177出生,公元前104年辞世。公元前160年、猎骄昆弥带领鸟孙人民(现代哈萨克族的祖源之一)迁居到伊犁河谷,建立了西域强国乌孙国,统治乌孙国达半个世纪。《汉书》中记载了有关他的英勇善战、治国才华,是乌孙国著名的国王及领袖。公元前105年,汉朝与乌孙国联姻,乌孙王猎骄昆弥迎细君公主,为汉朝与乌孙国之间建立友好和平往来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而细君公主是江都王(今扬州)刘建之女。无封年间(公天前105年),汉武帝以汉室公主远嫁于乌孙昆莫(王)猎骄靡,封右夫人。后因猎骄靡年老,依俗将细君公主赐其孙岑陬为妻,公主筑一宫室于夏都(今昭苏草原)。太初三年(公元前101年),细君病故。“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归乌孙王”。汉与乌孙联姻乃至联盟,是为了遏制匈奴势力。被誉为“汉室和亲第一人”的细君公主,以柔弱的身躯负此任,为后来西域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促进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形成多民族融合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奠定基础,名光史笔,千古流芳。
世人多知昭君公主出塞远嫁匈奴,为汉王朝赢得了和平年代。而早在昭君出塞之前约80年,汉武帝便接纳了张骞的建议,送细君公主出嫁西域的乌孙,与其联姻以对付匈奴,所以说细君公主远嫁乌孙,也为推动民族团结作出巨大贡献。
昭苏城中,真正民族的和传统的韵味少见,街巷也难有特色之像,但简单涂抹几下,景观顿时改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