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让儿童图画书回到儿童

(2013-12-23 23:16:29)
标签:

绘本

教育

图画书

儿童观

儿童视角

分类: 道听途说剪剪贴贴

 让儿童图画书回到儿童

文/虞永平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 可以品味的理念

    【转】让儿童图画书回到儿童儿童图画书的确就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惯称的“小人书”。然而,儿童图画书的创作没有因为是“小人书”而变得简单,相反,在如何接近儿童心灵这一点上,儿童图画书有特殊的要求,衡量儿童图画书首要的标准就是在多大程度上关注儿童的内心——他们的需要、期待和向往。因此,儿童图画书是需要立场和理念的,优秀的儿童图画书一定是以特定的理念浸润的。这个浸润的过程,就是作者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对儿童生活的理解讲述和表达的过程,就是作者与儿童平等对话的过程。所谓专业能力,就是文学和绘画的能力,这对于儿童图画书来说十分重要,它们使作品真正具有审美意义。所谓对儿童生活的理解,就是对儿童的行为和心灵的理解,不同的作者对儿童生活理解的水平有所不同,有些人通过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来把握童年;有些人努力去阅读关于童年的研究,理性地去关注童年;还有些人除了回忆、阅读外,还如深入成人生活一样去体验现实的、真实的儿童生活,这是值得赞许的做法。现实生活中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成人臆想的儿童图画书缺少的就是对儿童生活和心灵的理解。我将作者对儿童心灵的理解称为儿童图画书作者的核心素质,缺乏这种素养,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儿童图画书。因此,所谓理念,很重要的是关于儿童生活和心灵的理念。

        在一个作品中,传递什么理念,这是作者随心而发、水到渠成的,具体的理念是不能规定的,也是规定不了的,但“具有理念并让理念浸润作品”这一原则,应该加以规定和确认。对儿童图画书来说,理念就是用来触动儿童心灵的,用来引发儿童的思绪,让儿童觉得有趣和引人入胜的。理念不是用来绑架和拔高儿童的,超越年龄阶段的规约、无趣的说教是儿童图画书的大忌。最关键的是,儿童图画书的理念,不是用文字说出来的,不是用单一的图画告知的,而是连续地融入作品的内容之中。理念经常与诙谐、幽默为伴,理念也与奇遇和突变相随,理念深入作品中环境的角落里、角色的言行里。优秀作品中的理念是阅读者品味到的,甚至不一定要说出来理念到底是什么。这种可以隐隐约约品味到的东西,慢慢积聚于心,将会变成儿童的心灵力量,变成儿童的人格特质,将影响儿童的一生。

二、   两个“自然”的浸润

有些作品,只要看标题或者翻看两页,我们就知道作者将训导什么、传递什么,这是因为作品的成人导向很明显,读者没有找到儿童的心灵,只找到了成人的目的。不是所有的儿童图画书都是用来传递新知识,其实,对一本儿童图画书而言,最低要求——让儿童想一想、笑一笑,觉得书里讲的是自己想知道和乐于知道的事。就是说,图画书多多少少要触及他们的内心,引发他们的心智和情感。对于作为儿童文学的儿童图画书而言,首先关注的不是认知上的任务,而是心灵的触动或激荡。因此,儿童图画书不是教材,不是根据知识点来编排的,如果作者总希望在作品中预设教导的要点,最终很可能适得其反,充其量口到心不到。

三、   回到儿童叙述

从文学作品的角度上看,儿童图画书可以多主体叙述,甚至不排斥成人的叙述。只是,有些成人在叙述一个希望儿童获得成人期待的“知识”的故事,有些成人在叙述一个自己童年的故事。当然,他们经常不像是儿童的叙述,这种故事经常在儿童话语和成人眼光之间跳跃,这类作品经常满足成人回忆的意愿,远离儿童现实的生活,很难触动儿童的内心。以上的这些成人叙述经常有点说教、乏味,与儿童的现实需求不相关。儿童图画书应该让儿童叙述。所谓让儿童叙述,就是讲述能触动儿童心灵的故事,“蹲下心”来说儿童能理解的话语,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不是教导导向,不是讲述“我年幼的时候”,而是讲述儿童想知道的,讲述儿童愿意知道的甚至会不断追问的。强调儿童讲述,意味着让成人撤退,就是让说教撤退,让无趣撤退,让对儿童的无知撤退。

让成人撤退,并不意味着儿童图画书不需要成人,事实上儿童图画书不能没有成人,只是儿童图画书的创作甚至阅读指导需要的是对儿童有所了解的成人,对儿童的内心有所知晓的成人,对儿童的行为稍有敏感的成人,对儿童愿意亲近和倾听的成人。就像丰子恺先生教导成人们的一样,当成人跟儿童说话的时候,得变成儿童,这样才能抓住儿童的内心。当然,这些是对儿童理解的基础条件,真正优秀的儿童图画书作者不会停留在这些基础条件上,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去了解和理解儿童。对儿童了解的程度是区分优秀儿童图画书作者和一般图画书作者的重要标尺。只要跟儿童有关的事,不论是教育、医疗、童装生产、玩具生产、儿童影视制作以及儿童图书的创作,在专业、技术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多了解一点儿童一定更能接近精品,不断深入了解儿童一定是助推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因此,儿童图画书的现实主题就是回到儿童,回到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心灵。只有渗透了儿童需要和兴趣的儿童图画书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精神食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