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戏,请保持对幼儿意图的尊重

(2013-03-08 09:55:44)
标签:

幼儿

游戏

尊重

技能

内容

教育

分类: 学习进步创新分享

游戏,请保持对幼儿意图的尊重


2012年,郑州某幼儿园为幼儿举办了一场隆重的“集体婚礼”引来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教育的“创新”,有人认为“挺好玩”,而来自专家学者的反应则大多是质疑和批判。为什么园长口中的“顺应幼儿的游戏”,符合幼儿“婚姻敏感期”的需要,以及“进行性教育的有益尝试”受到如此多专业人士的质疑和批评呢?我想,该园长和赞同者对于幼儿教育、儿童发展、游戏、课程等基本的专业概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是引发这场争论的根源。正如某学者质疑这位园长“专业性”时指出的:这种乱用游戏概念,乱用敏感期概念,乱用课程概念,都是非专业性的表现。因此,我想讨论不妨从这些概念的分析开始,这里就先从“游戏”的角度来说说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一直以来,“游戏是幼儿的工作”,“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几乎已经成为了幼儿园教师的“口头禅”。然而,能说出来不等于能真正的理解,更不一定能落到实处。虽然我们都知道自由游戏和游戏化教学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标志,但是,真实的情况却让游戏“左右为难”。当前幼儿园游戏往往面临着两大典型困境:一是用“提前开始”的学业和技能训练来挤占幼儿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把“游戏”这种口头上最重要,实际上最不重要的活动从时间表上被拿掉;另一种困境则是成人随意编排导演儿童的“游戏”,让幼儿在成人的意志下“做游戏”给成人看。

这两种对于游戏的忽视、误解可能都来源于对于游戏本身价值的认识不足。

前者认为游戏是一种非正式结构的活动形式,过程本身可能具有愉悦的价值,但并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成人对于儿童入学、考试的要求,因此必须用“更有用”的活动来代替。持这种观点的人只意识到了游戏具有享乐的价值,却不理解享乐具有潜在的发展价值。研究者认为:想象游戏和操作游戏是儿童发现、推理和思维的起点。游戏被看做一种连续地在想象和现实之间不断来回转换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儿童便可以发现自己在智力和情感方面的需要。幼儿在享受游戏的同时,身体上精神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智力和情感上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知识技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巩固,进而为发展提供了最充足、最好的心理的准备。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可能意识到了游戏的发展价值,但是,却缺少了一种对儿童意图的尊重。于是,我们必须讨论成人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问题。儿童需要游戏,游戏反映了儿童的需要,从而生成适合儿童的课程。它们能够适应不同儿童的兴趣,帮助成人为儿童提供支持,但这不代表成人可以用自己的意图主导幼儿的游戏。有研究者认为:作为一种情景的游戏,游戏的主体——幼儿——需要熟悉的和无压力的情景以及自由选择的权利。成人在其中的作用更应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也就是在尊重幼儿意图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儿童做出自己的选择,表现自己的创造精神,展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

这次,陷入“两难境地”的不仅仅是游戏,还有成人。很多研究都指出:“儿童能够非常有效地引导自己的学习,尤其是在成人为之提供支持的时候”。这表明,成人既要保证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以控制自身的学习,又要对所有幼儿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而负责。因此,我们并非要求成人放弃干预幼儿游戏的责任,而是要求成人给予幼儿游戏的干预,既是支持性的,又是反应性的。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是,成人给予幼儿游戏的干预,应当是技能导向的,而非内容导向的。其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表达自身及实现自身需要的工具,让其可以充分体验自己喜欢角色,扮演和发起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活动。

在“郑州幼儿园‘集体婚礼’”事件中,园长宣称的幼儿的“婚姻敏感期”实际上是部分幼儿对成人世界观察后引发的模仿约会、结婚,以及日常家庭生活片段的扮演游戏,这是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展现。园长组织“集体婚礼”恰恰是对这种内容的放大。而我们在这种角色游戏中强调的技能导向的干预,指的是以角色身份宣告物品的假装、行动的能力、对情境的组织与控制、与情境中其他角色的合作以及根据角色精心安排主题的发展和走向。而且,所有这些技能都应该根据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给予敏感的支持,并且与幼儿想要表达的内容相一致。我们从报道中看到的“集体婚礼”的安排,恰恰因为成人不恰当的干预,剥夺了幼儿这些技能的发展,让他们在一种不自由的情景中,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游戏、发展、课程、教育、敏感期,这些每天挂在我们嘴边的概念,其实远未被我们真正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学习,并且在实践中时刻反思和检验自己的理论,而检验的基本标准是:尊重幼儿原本的意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