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子游戏,把快乐找回来

(2013-03-06 18:07:10)
标签:

传统

历史

生活

文化

游戏

教育

分类: 我讲的课
    今天给学生们上“0-3岁亲子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下学期第一次课。课上,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很多游戏,包括:角抵、击壤、蹴鞠、樗蒲、步打、捶丸、燕几、益智图、打瓦、木射、马吊、纸鸢、斗百草、浮针、七孔针、叉元宵、抓子、摸瞎鱼、射野猫、摸胡石、飞堶、响簧、打猴、打泥钱、跳白锁、猜射、升官图、藏钩、跳房子、颠幕儿、猜字瞒、五木、转瓢、数脚、扮家家、顶杆……我们分享了这些游戏的玩法、渊源、流传演进,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们去思考这些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
    课间,一个学生跟我说,她很认真地写我留的寒假作业,在假期观察身边的孩子玩什么,怎么玩,并且收集家乡的童谣和游戏。她发现孩子们就是痴迷于看电视、手机、ipad等,一旦家长没收这些东西,他们就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玩什么。而家长们呢,忙于打牌(估计是假期,平时则要忙于生计),根本没时间和孩子玩,同样也不知道和孩子玩什么。回想起小时候我们有那么多好玩的游戏,至少跳皮筋我们每个女孩子都会,而现在,很少再能看到女孩子跳皮筋了。
    学生说的很好,她发现了现象,那么原因呢?当然很多,其中一项就是价值观问题。我们崇尚所谓的西方理念、科技,样样学习西方的新东西,却不去发现我们日常生活的价值,不去发现我们文化传统中蕴含的价值。于是文化在盲目崇拜中慢慢流失了。
   游戏,从上古时代便已出现,它蕴含了先民的智慧,朝代更迭,历朝历代都有关于游戏的记载,它在一种闲适的状态中记录了历史。了解和掌握本民族的游戏,其实也是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一种途径。游戏,是儿童的天职,是所有儿童的本能。朝代更迭,也无法压制儿童游戏的愿望。游戏中既有技能的练习,又有体能的消耗,有社会生活的模拟,又有人际交往的机会。孩子们在真实和虚幻交叠的游戏中自我学习,自我成长。
    成人的责任是陪伴孩子成长,在陪伴的过程中提供孩子成长的背景音乐。只有我们意识到游戏的价值,意识到传统游戏对于孩子各方面发展,尤其是文化继承方面的价值,才有可能去把这种背景音乐呈现在孩子面前。
   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去进行感统训练,送去早教中心,送去各种潜能开发班,却不愿意和孩子一起玩自己小时候会玩的那些游戏。今天,我让学生们练习击壤,学生们大呼过瘾;让他们玩抓子,他们感叹不容易;让他们抽陀螺、抖空竹,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但是玩得不亦乐乎。我相信,他们会在游戏中体验到游戏的价值,更希望他们能做出一篇很好的作业,进行传统游戏的现代改造,变得更适合家庭操作,也适合亲子教育机构操作。让更多人重新爱上传统游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