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化幼儿园阅读课程建设 |
(图片说明:哥哥姐姐班的两位小男生在用保丽龙积木搭建车库)
认识新环境是一个宽泛的主题,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今天是入园的第一天,老师带孩子们在走廊中走一走,看一看。明天,他们就要开始设计自己班级的区域标志和自己的名牌了。通过动手做,让自己成为环境的主人,既让孩子有了充分的游戏机会和发展机会,也让老师改变了原来替孩子做事的习惯,而是能让孩子自己做的,尽量让孩子自己做,做事本身就是课程。
(图片说明:老师带小朋友在走廊走走转转,认识新环境。老师指着每个功能教室门上的标志说:看,上面的绿色标志是给大人看的,下面的彩色标志是给小朋友看的,这是厨艺教室、那是美劳教室、那边是音体教室,我们将来也要为我们的教室设计标志,你们要好好想想哦!)
每个班都保留了一个孩子们原本就熟悉的老师,再配以新的教师、保育员,还有需要熟悉的新外教。认识新人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的交往中实现,老师们的耐心、爱心,和孩子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可以让他们慢慢对这些重要的成人建立信任感。
(图片说明:新外教正在和孩子玩游戏,让孩子当schoolbag,通过这种亲密的肢体接触,建立信任关系,并学习一些与入园有关的单词)
(图片说明:由于大风,今天没有到户外活动。我们有一个80平米的音体教室,用来给孩子们做律动,一来增加大肌肉运动机会,二来防范不适宜外出的天气。还有一个采光很好,100多平米的阳光大厅,适合孩子们做一些集体游戏,在不适宜外出的天气可以在这里做操。这是星星班-托班的老师在带孩子们玩“一网不捞鱼”,在游戏中和孩子们建立信任的亲密关系,并且把传统游戏作为主要的游戏内容。)
孩子们第一天来到新环境,有很多不适应,哭声此起彼伏,有的想妈妈,有的要回家,还有一个小女生,告诉我:今天班里只有我一个女孩子,没人跟我玩,说着就哭了。于是我陪着她坐了很久,让她慢慢哭。我们不着急,等她哭完了,又回去游戏了。
(图片说明:这位小美女不肯站队出门,原因是她想把刚刚在玩的四样玩具带出去。老师跟她商量说:玩具是不能带出去的,但是如果你特别想带着他们和你一起玩,那么你选一件吧。小美女选了两件,再三权衡,说:我要这两个。老师又说:那好,你可以带两个,但是你要把他们放在口袋里,不能拿出来。等回到教室的时候再还给我,好吗?小姑娘点点头。老师和她拉钩盖戳。小姑娘摸着口袋里的两个小玩具,很开心的走了。一到大厅,就忘了口袋里的玩具,果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对于第一天到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尽管是熟悉的老师,熟悉的朋友,却有着很多新鲜的玩具、新鲜的环境,适当的妥协让她有更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但一定要配合一些约束条件,让她知道幼儿园是有规则的,规则是可以协商讨论的,但讨论之后的结果和约定是必须遵守的。)
(图片说明:哥哥姐姐班把认识玩具作为认识环境的起点。今天他们认识的第一个玩具是益智区的跳棋。老师带他们认识了跳棋的颜色和数量。然后请一个自称会下跳棋的小朋友来解释跳棋的规则,老师在旁边协助梳理。老师告诉小朋友,以后每天认识一种新玩具。这种循序渐进的展开,帮助孩子们慢慢对环境中的玩具展开兴趣,同时,又对更多的新鲜玩具保持神秘感。各个年龄班都应逐步展开区角的建设,不要一下子全部开放,也不要一下子全部把新东西摆出来。孩子们会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带着孩子一个个的建设,一个个的探索,一个个的建立规则,不着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