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谷歌雅虎微软yahoomicrosoft收购陈永东it |
谷歌购雅虎20%股份是一种折衷?
文:陈永东
谷歌在雅虎收购案中一直比较神秘,难以捉摸。开始是严厉指责微软欲垄断互联网,又声明要支援雅虎,后又传闻承接雅虎的广告业务,然后又说收购案与己无关,现在又曝出最新传闻:美国著名技术博客迈克尔-阿灵顿日前在“TechCrunch”网站上撰文表示,Google有可能采取进一步措施阻止微软收购雅虎,有传言称Google将出价竞购雅虎不到20%的股份,并可能在3月13日前分晓。
对此传闻,有些人不相信其真实性,陈永东在思考了一晚上后认为这也许是谷歌给雅虎目前的一种较好的折衷方案。
一、可以为雅虎内部的不一致找一种折衷
陈永东曾在《收购案中雅虎内部复杂的派别》中指出,到目前为止,来自雅虎内部的复杂的派别是最大的问题,其中有若干个派别,似乎互不上下。对于雅虎目前内部的矛盾,很难得以比较好的解决,然而,谷歌竞购雅虎20%股份也许是一种较好的折衷方案,为什么?理由如下:
1、杨致远一派可以保证雅虎不被全部卖掉:不管是杨致远真的有对创建雅虎的感情,还是真的有重新找回雅虎价值的能力,无论如何,目前他还是新任的CEO,其观点不一定错,也许若干年后还可能被证明是有远见的,且有不少附和。那么,GOOGLE的方案让他保住了自己的雅虎。
2、股东的利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证:雅虎内部的分歧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雅虎的许多股东看到了微软高价收购能带来较大的利益。但是,消息人士透露,George
Boutros提出的建议有可能促使Google主动提出以较高的溢价率收购雅虎不到20%的股份。这就使这些股东可以有另一个选择了。
二者都保全了,难道不是一个好的折衷方案吗?
二、可以为谷歌不能全额收购雅虎找一种折衷
其实,这所以谷歌在雅虎收购案中一直比较神秘,难以捉摸。开始是严厉指责微软欲垄断互联网,又声明要支援雅虎,后又传闻承接雅虎的广告业务,然后又说收购案与己无关,主要原因是谷歌不能直接参与全额收购雅虎的竞争。原因很简单:同业并购,肯定被视为垄断,且比微软收购雅虎的垄断性质更严重。
然而,现在谷歌竞购雅虎20%股份也许是一种较好的折衷方案,而且弄得微软很难受,为什么?理由如下:
1、避开被指垄断的嫌疑:你们不是说如果GOOGLE直接参与全额收购雅虎的竞争肯定被视为垄断,美国与欧盟的相关部门肯定不会批准,那么我现在不是全额收购,我只是竞购雅虎的部分股份,这总不能说是很垄断吧,至少比全额收购雅虎的垄断指控要少得多。
2、以较少的钱控制雅虎:只竞购雅虎部分股份,不仅避了被指垄断之嫌,而且对于谷歌来说只要花很少的钱,比如100亿美元。而微软原来要出446亿,可能要加到500亿,那么谷歌就用了五分之一的钱达到了原来不太容易达到的目的。当然,陈永东说了,这只是一种折衷:控制不了全部,就先控制部分。
三、陈永东的总结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你要得到一个很完美的方案很多时候是很难的。然而,退一步海阔天空,GOOGLE就领会了这一点。所以,GOOGLE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方案,然而,仔细想想,也许这个折衷方案还真管用。市场竞争是激烈的,一个雅虎收购案也引出了许多的商业智慧。
附:陈永东评微软收购雅虎系列:
- 评论15:谷歌购雅虎20%股份是一种折衷?
- 评论14:微软再遭重罚背后说明了什么?
- 评论13:从雅虎推Yahoo Buzz看掘客发展
- 评论12:微软员工对收购案最关心的9大问题
- 评论11:收购案中雅虎内部复杂的派别
- 评论10:微软很自信,坚决不提价?
- 评论9:马云关心微软收购雅虎案的原因
- 评论8:新闻集团欲搅局?欲探密?还是欲挤掉微软?
- 评论7:雅虎又出奇招:裁员并收购其他公司
- 评论6:雅虎拒绝微软后将如何变招?
- 评论5:雅虎董事会拒绝收购留下悬念
- 评论4:杨致远再次致信员工的真实目的
- 评论3:Google愿助雅虎,雅虎或将投奔Google
- 评论2:Google严厉指责微软欲垄断互联网
- 评论1:微软收购雅虎成功性不大
===========================================================
作者:陈永东
博主电子邮箱:cyd888@sina.com
===========================================================
走过,路过,顺便看看博主建立的圈子:
“新媒体创意圈”:http://q.blog.sina.com.cn/newmediaq
“电子商务评论”:http://q.blog.sina.com.cn/ecquan
===========================================================
前一篇:微软再遭重罚背后说明了什么?
后一篇:08年最具发展潜力的网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