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再谈婴儿中枢性协调障碍(附-vojta姿势反射)
(2010-03-10 16:55:41)
再谈婴儿中枢性协调障碍
◆
德国学者Vojta在1976年提出了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概念,多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实际上是早期诊断脑性瘫痪的代名词。对那些有脑损伤病史,有发育障碍,有中枢性运动协调障碍等临床表现,但又不能确切地诊断为脑性瘫痪,而将来又有可能发展为脑性瘫痪的危险儿,出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而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其实中枢性协调障碍属于脑瘫危险儿。
◆
据文献报道,如果发现婴儿的Vojta姿势反射检查有1-3项不正常,属极轻度中枢性协调障碍,有7%的可能发展成脑瘫;4-5项不正常,有22%的可能成为脑瘫儿;6-7项不正常,有80%的可能成为脑瘫儿;7项并有肌张力异常,则100%成为脑瘫儿。
◆ vojta姿势反射检查有7项:
1、拉起反射
姿势:仰卧位,头正中。
诱发:检查者以拇指伸入婴儿手掌,其余4指握住腕部(不要触碰手背),将小儿从床上提起,使躯干与床成45度角。
异常反应:较正常反应相有3个月以上的延迟。常见的异常:1)有头过度弯曲,或角弓反张;2)两下肢硬直伸展。呈棒状拉起;3)头脊曲,四肢硬性屈曲;4)两下肢过度抬高,躯干震颤。
2、俯卧位悬垂反射
姿势:俯卧位
诱发:以手掌支撑婴儿胸腹部,水平拖起。
异常反应:1)两上肢固定屈曲,手握拳;2)躯干侧屈,头与躯干不对称;3)两下肢硬直伸展并角弓反张;4)躯干低紧张,身体呈倒U型;5)两下肢硬直交叉、尖足;6)两上肢硬性伸展,手握拳。
3、立位悬垂反射
姿势:垂直位。
诱发:检查者在小儿背后,用双手支撑腋下将小儿垂直提起。注意不要触碰婴儿背部。
异常反应:1)下肢内旋,硬直伸展,尖足;2)两下肢内收,交叉:3)不对称,一侧伸展一侧屈曲。
4、侧位悬垂反射
姿势:俯卧位。
诱发:用双手支撑婴儿躯干迅速提起并向侧方倾斜于水平位。
异常反射:1)上肢紧张性屈曲,手握拳,肩回缩;2)两下肢硬性伸展;3)四肢硬直伸展,一侧手握拳;4)两上肢moro样时两下肢硬直伸展;5)第一相反应中上侧下肢屈曲延迟;6)躯干四肢张力低下;7)各相中均见强直性把握;8)两下肢内旋内收,伸展交叉,手指异常运动,躯干张力低,头下垂(混合型);9)持续性moro反应,下肢强直伸展,躯干张力低,头下垂(手足徐动型)
5、Collis水平反射
姿势:仰卧位可侧卧位。
诱发:握住一侧上下肢将婴儿从床上水平提起。
异常反应:1)手握拳,上肢硬直伸展,不完全moro样;2)肩回缩,上肢硬直伸展;3)下肢应直,尖足;4)手指、足趾不规则运动;5)4个月以后的婴儿,下肢缓慢伸展及屈曲运动。(踢腿动作)。
6、倒位悬垂反射
姿势:3个月以前,婴儿仰卧位,3个月以后俯卧位。
诱发:用双手握住婴儿大腿,急速倒立提起。
异常反应:1)手握拳,两上肢硬直伸展;2)躯干角弓反张;3)头颈躯干无伸展;4)一侧可两上肢固定屈曲,手握拳;5)躯干及头颈的非对称性姿势。
7、Collis垂直反射
姿势:仰卧位。
诱发:使婴儿头部向着检查者,握住一侧大腿迅速提起。
异常反应:1)自由侧下肢硬直性伸展,尖足;2)自由侧下肢固定屈曲;3)自由侧下肢的伸展倾向,即先伸展后屈曲。新生儿至2个月的婴儿,下肢伸展后立刻屈曲为正常;4)第1相屈曲无力,第2相出现延迟。
(以上系对花开自在“关于协调运动障碍是否就是"轻度脑瘫"?”咨询的回复。)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