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后感] 缘来白明是茶人

(2016-06-01 21:36:37)
标签:

杂谈

http://ww4/large/5412acb3gw1f4g0afmigej20hs076t8s.jpg缘来白明是茶人" TITLE="[读后感] 缘来白明是茶人" />


一番闪念之后,脑海顿觉空蒙,继续捧读,按白明推崇的“艺术个性说”,何必蹈规依矩,莫如在书中选择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跳读”,灵动和跳跃,本是一个文人不可缺的气质。

轻轻翻至156页面,题为“茶言微语”四个字,吸引了我的目光,仿佛从闪念的高空降于平地,庆幸那些牵强的解读,没被滚滚天雷碾碎。我的刹那闪念与艺术无关,不过是一种思想的交融,而寻找现实同类项的并合,才是“原本同道中人”的暗示。

跳回茶的章节,白明喝茶三十年,我细细一掐,少不了几年,从最初跟随社科院余悦先生喝茶入门,到今天之茶饮,已融为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想来也算“资深”,但白明躬耕之余的这种“读书即净土,闭门即深山”的生活理念,是今天的我倍加推崇的。

佛教讲究的是出入轮回之道,意在消除人的贪、嗔、痴三大烦恼,修行便是一种肉身必经的过程,而中国茶作为佛教文化的一种重要介质,贯通了法相蕴涵着哲思,喝茶就是修行。因此,最早的“禅茶一味”由此而来,只不过今人“言必称禅”,这四字到处张挂炫弄,倒有些俗了。

http://ww3/large/5412acb3gw1f4g0dso0nqj204g064q2s.jpg缘来白明是茶人" TITLE="[读后感] 缘来白明是茶人" />


白明喝茶既讲究又不讲究,从最初的听人布道,到感同身受,最后自成为一体,这三十年“茶道”,伴随其艺术道路的成长,故亦可称之为茶艺合一的“艺道”凝结。道可道,非常道,当境界在云蒸霞蔚中升腾之后,茶便不是茶,是感知、是思想、是灵魂,好一个“清静为天下正”,白明艺术如人,两腋清风,一身正品。

中国自古便有“俗人泛酒,雅士好茶”一说,而民间茶人又有“牛饮”与“品茗”之分,若非解渴,好茶自然当品,有人多次问我如何品鉴茶之优劣?我凭籍多年喝茶的口感经验,概括为“苦涩非好茶,异香当存疑”,指的就是品质之“清澈”,及口感之“正味”,而白明却以其艺术审美的“排他性”,来要求茶品的独特感,这或是他精神艺术化了的“新茶经”。

白明对茶的品道如同他的陶艺作品一样,个性特立,张扬而不花俏,迷恋而不负累,即便如何的追求新潮前卫,作为艺术家的他,喝的是却中国茶而不是咖啡,他对茶的感觉可以在情绪和情怀中从容变档,手有茶香,心无挂碍,既在茶品的“形色汤味”中喝出了真昧,更重要的是喝出了自己。这在“伪茶艺”和“追茶客”泛滥的当下,白明品茶,一如他的艺术张力和个性特质,既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又从不人云亦云的尾随,喝就喝他个“云淡风轻”的至臻化境。

http://ww3/large/5412acb3gw1f4g0f4ec1bj2042064dfo.jpg缘来白明是茶人" TITLE="[读后感] 缘来白明是茶人" />


我之品茶与工作是分离的两个时空。办公室中,早晚大多一杯清绿,即便乏味,姑且饮之。而因为经常游弋赣闽两省的缘故,对两地茶品及茶文化有了更多接触和了解。闲时偶尔的“泡夜店”,不过就近找一家清幽的茶馆,交一份茶水费,任由店家怎样的推销上品,我始终相信,茶是自带的好,那是我喜欢的口感,无所谓好坏。如白明说,因人而异,适口即可。


作为凡人,开门即有烦恼,庆幸生活中有茶有朋友。故时常在家或小茶馆与一些茶人文友邀聚分享,不管他们把某款茶说的多么沉醉超凡,如白明所言,一旦捆绑了太多外在的元素,反失了品茶的天然。在我的认知中,留一般清醒留一半品,我并不排斥多元,但我也喜欢独特,相信自己的口感和味觉尚不迟钝,而不被外界轻易地推拉摇移,茶品如此,人品亦当如此。

我曾斗胆放言,今在豫章一隅,鄙人算是茶客群中喝茶品类较杂、经历相对丰富的一个,尤其八闽大地的茶馆茶山茶人茶客,多有亲历和交流,泡茶方式渐趋规范,自泡自品已成常态,与白明对茶的“灵性”和“生命”的深度解读相比,我大抵还是停留在“口舌生津”的浅层次。有时候甚至感觉,喝什么茶不重要,跟谁一起喝很重要,交流重于品鉴,感性多于理性,倒不一定觉得浪费,起码,在那一刻,我心清静,周身通泰。

http://ww2/large/5412acb3gw1f4g0gsfb1lj2076095q36.jpg缘来白明是茶人" TITLE="[读后感] 缘来白明是茶人" />


白明品茶,集三十年之大成,从实践到理论,两者融会贯通,渐成体系,远非一般茶客所能及,与他谈茶,实在贻笑大方。尤其白明的微言数语,把茶与水的关系,茶与制的关系、茶与器的关系、茶与境的关系说得非常透彻,堪称大家。如此,可以仪式繁缛地喝,也可以率性自然地喝。但是,我以为,化繁为简,自在于心,简约而不简单,应是现代茶人品茶追求的普遍境界。


但有一点,可能是茶人共通的嗜好。因为茶品的分类,什么样的茶,一般用什么器皿、什么水质、什么水温、什么程序来泡,却是十分考究的。所谓茶水,茶为主导,水是关键,或即时冲泡,或滚沸煎煮,这不仅仅关乎茶色茶汤,更关乎茶香茶味,茶人之品鉴,要得是在最佳时机所泡出最正口感和余韵,所谓品味,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一旦过了也就错了,那叫一个糟蹋。

但凡茶人对泡茶器皿多有讲究,嫩芽初上玻璃杯,像生命舞动的韵律,赏心悦目,沁人心脾;普洱入紫砂壶,淡泊平和,回味悠长;功夫茶大多白瓷盖碗,便于过程把控,尽得其味,回甘生津。更有资深茶客,广为收藏各类特色茶具,养壶养杯亦为一大乐趣。有人出外还不忘带上自己心爱的“母杯”,以示特别之处,潜心品茗,小心把玩,颇显雅士之风,想想,也是醉了。

http://ww2/large/5412acb3gw1f4g0m3estwj20ed0j60th.jpg缘来白明是茶人" TITLE="[读后感] 缘来白明是茶人" />


白明好茶,从做了二十多年“白氏杯”可见一斑,如此陶艺大家,却乐在几个看似寻常小茶杯的形态、图纹、色彩上煞费苦心,想必自有他热衷的道理。不知道,喝茶是否经常带给他源源不断的思想火花和创作灵感,转念一想,爱屋及乌,即便无关其他,由喝茶到制器,做自己喜欢的事,把真品和钟爱玩到极致,夫复何求!

杜甫曾经有诗云: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真正的茶人,不管喝到几重境界,心灵的感受基本是相通的。作为一名茶客,道行不深,但也一路孜孜以求,笔端至此,忽尔闪出一个俗念,何不借助拙文,弱弱一问,白氏杯哪里有销?我欲求购一个,既品茗专属,又收藏传家,杯面但求四字:云淡风轻。倘若遂愿,平生足矣!

http://ww3/large/5412acb3gw1f4g0jljv7bj20b6064mx9.jpg缘来白明是茶人" TITLE="[读后感] 缘来白明是茶人" />

       ——读著名陶瓷艺术家白明《闪念》一书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雨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