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杂感感恩知识储备副总编辑雾霭组织部门 |
四年前的今天,我在做了整整6年的一本杂志的主编之后,正式由上级组织部门任命为几本杂志的副总编。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副总编辑是干什么的,我的脑子里,还是抓选题,搞创意,主持开策划会,审稿毙稿,校对对红。等等这些一个杂志主编做的事情。记得那也是一个飘着雪花的初冬。我的任命由组织部门的一位同志极其郑重地宣布完,我尚在懵懂之中。之前,我的民主测评,组织考核,主管领导谈话等等几轮的漫长的考核已经令我对升职这件事,处于麻木和淡然。
我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很容易知足,很容易感恩。没多少欲望,没多少奢求。
我深知,有德,长寿。修好德行,品味自高。欲望多了,离深渊就近了。这一点,对女人,尤是。所以我深知知足的必要,知足的女人,面容祥和,仪态大方。
我满足于我当时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不很多的薪水可以让我生活无忧。不很高的职位令我少有压力。可以发挥和发展的事业空间可以满足我的文字癖好和文学追求。我,可以很“文艺”,可以轻量级“小资”,可以在散淡的日子里挥霍我的品味和清雅。可以在慵懒和闲适之间,活得更像一个极具清高和风雅的小女人------我,本就是“卧龙岗上一个散淡的人”。
如果不需要养家,我甚至可以不出去工作。如果末末不需要我的培养和教育,我甚至可以靠不多的稿费也能活得很好。本质上说,我不是女强人。我甚至,有些可怜和鄙薄那些所谓的“女强人”。
可是,命运和机缘,把我推至这样一个位置。它显然在风口浪尖之上,看似平淡,但潜流暗涌。它令我兴奋,也令我尴尬。
还有一点,这多多少少也算是命运中冥冥的定数,我,离不开长春这座城市。也怪了,从前的人生,我到哪,都身体不好,都曾经的“险象环生”。似乎只有回到这里,我才能健康,才能平静,才能活得更像是自己,才能拥有一份踏实和安稳。
显然,如我这般年纪的女人,踏实和安稳,更具备诱惑-----我不再勇敢,我只要圆满。
在此之前,我曾经拒绝了年薪很高的诱惑。
也曾经回绝了繁华都市向我煽情的招手-----北京。上海。
我就这样走上了副总编辑这个职位。而且,一做,就是四年。
四年间,我的杂志(请原谅我总是这样说“我的杂志”,这就像是说我自己的孩子,说时,带着几许怜爱和娇宠)。从一本,发展到现在的几本,从期刊市场的起起灭灭中一路走来,发展壮大,其中,蕴含着我的心血和热情,也蕴藏着我所有同仁的智慧和激情。回首间,似乎已看不清来路,因为那里参杂着太多的艰辛和苦涩,那里埋藏着我们所有的热忱和理想。一件事情,若背负着太多,就很难,用语言说得清!
坐班的日子,我大抵都是这样度过,一整天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敲字儿,间或主持召开各种策划会选题会读书心得会,和主编谈话和编辑说事儿。报选题的,交稿费单的,谈心的,汇报行踪的,不亦乐乎。
而不坐班的日子,就显云淡风清,我亦同样打开电脑,准时登陆单位的编辑QQ群里,一边喝茶,一边听音乐,一边和编辑们有一搭无一搭地说话。累了倦了,就约上三五闺密,泡茶楼逛街淘碟买衣服。
这是一个外松内紧,看似闲适安逸实则压力倍增的职业。
你必须站在生活和潮流之上。你必须具备优良的生活品味和生命感受。你必须保持住不变的激情和热情。你也必须,具备相当的才气,才能,才干和知识储备。
庆幸的是,我的身后,始终站着这样的一群。
这是一伙才华横溢,恣意妄为,青春逼人的家伙。每每在编辑群里看到她们的对话,能把我笑出泪来。各个妙语如珠,人人才华飞溅。
我曾经说过,我何德何能,来做你们的“老大”?我该具备怎样的德行和操守,怎样的知识储备和怎样的学识,来“领导”你们?这种职业的尊严和荣耀不是我给你们的,那我又能用什么,来回报你们?
今天,在这里,(我知道你们都是经常来看我的博客的)我要对你们说声谢谢!
真的,谢谢你们的容忍。谢谢你们的才情。谢谢你们与我的风雨共度。
谢谢一路上,我们始终没松开没放下的携手。
现在,办公室里静悄悄的。(编辑们出去吃饭了,下午要开全社大会,然后我们要去游泳,K歌,会餐,杀人)。
我所在的10楼的窗外,是静谧而廖远的天空和城市。不知道为什么,此刻,我的心情,却突然地涌起一种久违了的幸福。这与外面灰蒙蒙的冬日的雾霭相比,形成的竟是极大的反差-----这样的雾霭和昏蒙,这样的爽洁和透明。
我清晰地看清了来路。我亦对未来,保持不变的清醒。
我的头脑和思想从来没有过的紧张地转动,因为我要紧紧地跟上时代,以及她们的脚步。
我庆幸我还能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再干十几年。我的老态和雍容离我尚远。我必须学会继续穿牛仔裤和T恤衫。继续隐瞒自己的年龄以便混迹于女编队伍。继续时尚继续优雅继续深度小资-----
如此,我觉得,我的人生已经很圆满了。
圆满到,此刻,我已经有些,不知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