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疼痛的语言!

(2006-03-29 22:40:42)
这几天看稿,稿山稿海。一头扎进去,想出都出不来。我这人,干啥事都格外认真,就默念静心,把自己沉陷下去。

看稿很痛苦。真的。少有能令我拍案叫绝的好东西。文字,故事,情节都如此。脑子里七荤八素的,就总想能不能设计出一种看稿的仪器出来,稿子由仪器海选,这样,我就省了心力,抓点好稿。
逐渐的,我发现了我痛苦的源头。是出自文字本身。

自认为还是有些文字基础的人,可我现在却惊奇地发现,中国的语言经历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迁和历代文人骚客的改良后,到了我们这一辈,已经被运用得惨不忍读了。
我举几个例子。

1。忍冬(大概是人名)呈现出疯狂和安静的极端,追求稍纵即逝的疼痛。蜷缩在心底连自己都无法控制的角落,冷艳和凄美成为脚指的泥。2。在爵士声声的SAM没有食言,各种形状各种口味,包装上印着莫扎特或者威廉二世的笑。他们把他如旧兵器般抱在手里,像捧着一怀的宝贝。3。针口穿过耳洞是一种善意的拒绝。把针空穿进心脏,是冷俊的拥抱。
好了好了,写到这我都要疯了!
估计你看了也不会太好受。最主要的是,你,读懂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了么?
我是没读懂。请原谅我的语言功力的差吧。
 
我的办公桌上摆着天南地北寄来的杂志,随手一翻,就是这样“冷俊而生僻”的语言。我得猜着看蒙着读。还得上下文联系起来看和读。可以想象,这样的文字你读上一天,再加上晚上台灯光的半明不暗,我能顽强地倔强地活到现在,得有多么坚忍的耐受力。没被这样的语言生生杀死,已是我幸。
 
中国的语言啊,到了现在这样一群靠写字谋生的生邙子的手里,已经被肢解得不成体系了。
可奇怪的是,还真的有人愿意看这样的文字。

据我所知,大批量的街头行走着的少男少女们,还真就买这样的语言的帐。越读不懂,就越读,因为这样显得时髦时尚,还拆解开,硬挪腾到一起,看着生僻,才显得与众不同。把词句生拉硬拽安排到一排,说这是诗。张嘴还要朗诵呢,我晕啊。直想叫妈喊娘!
 
如果语言有生命,它是会喊疼的!
 
面对语言的疼痛,我只有一腔的悲悯。好在我可以借用手中的权利,对这样的狗屁不通的文字,挥笔朱杀!

这是充满快感的一件事,这件事我做起来,竟充满复仇的欣慰。
 
记得一位通晓中国历史谈起中国鼎盛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竟能激情飞扬口若悬河的朋友对我说过,我不看近代或当代的文学作品,也不读这样的书籍。因为渊源流长的中国文字的精髓和文化到了近代或当代,已经失去了它的纯真和丰厚。他能在喧嚣的泛文化和泡沫沉渣的伪文化中保持住自己对中国古典文化和干净文字的执着和偏爱。彼时,他的神采深深地打动了我。通晓历史的人明智。心怀也格外豁达。联想起自己编辑的杂志和自己每天都浸淫其中的杂陈的文字或故事,我有些汗颜。
 
净化语言的纯真和纯净,使它更能贴近我们的心灵,是我在一方净土中暂时能够做到的事情。
我将尽其努力。不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