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沉没》:末世恐怖预言

(2011-03-14 09:04:18)
标签:

日本沉没

影评

娱乐

分类: 浮光掠影

《日本沉没》:末世恐怖预言  3月11日下午,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电视转播我们看到的灾难画面之恐怖让人心有余悸,大自然的可怕力量也不禁令人为之震撼。这不由让我想起1973年由日本东宝电影公司出品,耗资5亿日元的科幻灾难电影《日本沉没》。电影中的可怕场面,如今在现实当中触目惊心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让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内心也不免唏嘘不已。

  这部根据小松左京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当年一经推出便造成极大的影响力。电影虽然只花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来制作,但却创下了约880万观众,最后以狂收40亿日元票房的惊人纪录,从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而这部电影,至今仍被誉为日本灾难电影的扛鼎之作。
  
  对于一直生活在地震和海啸多发地带的日本人而言,这部影片也许不仅仅只是一个科幻故事。历史上,人们讨论最多的就是日本文化中的岛国意识,在这个话题的核心部分就是地理空间有限、自然资源匮乏、地质灾害频繁、战略纵深狭小从而给日本民族心理赋予的一种强烈的潜在生存危机。而这种危机意识,也经常会出现在日本的影视作品当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满目疮痍的一片废墟之上,日本在“冷战”的背景下,抓住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机遇,结合本国国情,掀起了工业化的高潮,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仅仅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将战后一个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国家建设成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20世纪的70年代日本经济迅猛腾飞,但因为日本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形成世界最大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所以,广大日本国民也延伸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由此而产生了大量思想内涵深刻的文学、影视作品。根据著名科幻小说家小松左京同名小说改编的灾难片《日本沉没》便是其中很具有代表意义的一部作品。
  
  故事围绕着日本列岛展开。小笠原群岛北部一个七十米高的小岛一夜之间沉入海底。与此同时,日本列岛上也发生了新干线工程被迫停工、高速公路大桥垮塌等事故,各地火山活动频繁、地震不断。随着“京都大地震”和“东京大地震”的发生,日本面临沉没的事实越来越明朗化。当日本沉没的消息公开时,国际社会立即展开了救援行动。同时,打探日本沉没后远东局势的情报活动也开始了。因为大规模的地壳变动,日本列岛不仅有沉没到海中的危险,还有可能多次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然而,不幸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巨大的海啸冲入陆地,日本列岛沉没了。未来在哪里?新的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
  
  本片所描绘出的日本列岛沉没的经过简直就是一场恶梦。随着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频繁光顾,这场恶梦成为日本人心目中挥之不去的一幅末世图景。在本片中,面临沉没的日本不得不向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发出求救信号,恳求接收他们总数高达2000万的灾民。其他国家对接受日本移民的推诿,向我们揭示出一个比大自然更残忍的人类世界。相对欧洲的抵制,美国的别有用心,中国人却无私地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从中也可以看出,两个文化同源,一衣带水的民族,尽管由于一方迟迟不愿意检讨历史罪行而深深伤害着另一方,但当灾难来临时,善良的中国人民还是无私地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也同时说明,中国人虽然无法忘记历史的伤害,可中国人并不沉溺于历史的仇恨之中,他们永远都是最善良,最可敬的一个民族。影片至少从这一点上充分表明了日本人对中国人所持有的信任态度。
  
  这部电影曾于8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陆公映,片中的特效场面在现在看来无疑是很粗糙的,但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带给中国观众的冲击力却是巨大的。该片的成功,也同时带动了东宝公司在此之后出品了诸如《被火摧毁的东京湾》《地震列岛》等一系列有关灾难题材的大制作电影。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日本,讨论世界末日始终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即便在日本众多卡通和漫画作品中,“在灾难面前拯救人类于水火之中”也是从多啦A梦到蜡笔小新不变的任务。
  
  2006年,根据小松佐京与谷甲州合著的《日本沉没第二部》改编的新版《日本沉没》公映,一度创下20年来日本影坛拍摄成本最大、宣传手笔最大等多项记录。新版对1973年版本作了最大的改动就是回避了老版纯粹纪实性地展示日本沉没这一无可挽回的悲剧性主题,而是着力展现科学家面对灾难时刻,并不是无为而治,听天由命,而是竭尽所能找寻避免灾难的办法,同时添加了戏剧性与情感的成份,通过普通人的情感来反衬出灾难的恐怖。同时,新版《日本沉没》在运用最新的几可乱真的电脑特效上已非1973年版所能比拟。无论是地震时的山崩地裂、海啸时的排山倒海,以及火山喷发时的气势磅礴都表现得惊心动魄。尽管新版《日本沉没》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几乎重现了灾难发生时的恐怖场面,但可能是老版给我留下印记太深的缘故,所以新版似乎永远不可能取代老版在我心目中的经典地位。

 

  注:本文已在2011年3月15日出版的《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读家酷评”中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