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音乐娱乐 |
分类: 音乐心情 |
在华纳公司两部最著名的漫画改编电影中,相对于《蝙蝠侠》系列的黑暗,我更喜欢《超人》系列的明快。1985年,年少的我在电影院中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好莱坞大片。而这部电影就是《超人》(Superman)!
多年之后我才知道,作为改革开放之后首次引进的美国大片,《超人》其实拍摄于1978年。也就是说,当年在影院中让我看得瞠目结舌的影像其实早于7年之前就已经上映了。而当时,《超人》系列的第三集也于两年前的1983年在全球公映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这个把红裤头套在外面并且功力超屌的猛男便成为我儿时的偶像。而在前四部“超人系列”中扮演超人的克里斯托弗·里夫(Christopher Reeve)更是我从年少起便开始崇拜的好莱坞巨星之一!
速度比子弹更快,力大于千斤,气盖过山河,正义的象征,永远维护着世界和平。克里斯托弗·里夫的超人形像早已深入人心,即使是他后来因为那次意外坠马而终身瘫痪后,我仍盼望着能出现奇迹让他重新站立起来为我们续写新的传奇。令人遗憾的是,2004年10月10日,在同病痛斗争了近10年之后,52岁的里夫在纽约北威斯特郡医院溘然长逝。
而本片的主题音乐同样令人难忘,这首乐曲的作者便是为《星球大战》(Star Wars)系列、《夺宝奇兵》(Indiana Jones)系列、《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系列、《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等影片配乐的美国电影音乐教父--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如果说影像是电影的骨架,那么音乐则给了电影以灵魂。在所有电影中,激昂时分、动情一刻,包括无言的时分,都需要音乐来让色彩漾出情感,给画面带来生气,令影片的气氛围绕在你周围,甚至深入你的骨髓,摇撼你的心灵。
而约翰·威廉姆斯无疑是美国历史上名气最大、获奖最多、商业上最为成功的作曲家之一。迄今为止,约翰·威廉姆斯先后45次获奥斯卡提名,捧回5座奥斯卡奖杯,20余次黄金及白金唱片奖,2次艾美奖,4次金球奖,20次格莱美奖,6次土星奖,7项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他还曾为1984、1996年的夏季奥运会、2002年的冬季奥运会谱写过主题曲。
1975年,45岁的约翰·威廉姆斯与28岁的年轻导演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合作电影《大白鲨》。随着影片风靡世界,他个人也得到他的第一座原著配乐金像奖。威廉姆斯的音乐配合影片紧张惊悚的风格,用音乐节奏营造步步紧逼的氛围,达到推动影片情节发展,将观众带入一种恐怖情绪。影片最后的成功,约翰·威廉姆斯的音乐功不可没。
1978年,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投资拍摄《星球大战》,为影片作曲的约翰·威廉姆斯选择宏伟浪漫的交响乐为这部充满未来感和娱乐元素的科幻大片配乐,创作出了经典的“帝国风情音乐”,并引领了后来数十年的交响管弦乐潮流。
而《超人》系列作为英雄主义电影的代表,包含着的是一种理想化的、善恶分明的英雄主义,这也使“超人”成为了全球的偶像,成了美国电影的文化符号之一——红色斗篷,胸前字母S的标志,还有无畏的英雄主义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每个影迷。而超人的音乐也更加加重了这种电影文化的影响力。在音乐当中,约翰·威廉姆斯借鉴了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Georg Strauss)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音乐的引子部分。在不同的律动当中,进行着机械化的敲击,然后随着动作的快和慢,音乐也会同步与电影的镜头有一些伸展快或者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