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加里森”情结(上)

标签:
娱乐 |
分类: 浮光掠影 |
这一周,我所在这个省电视台的公共频道每晚两集开始重播28年前曾经风靡全国的美国系列剧《加里森敢死队》。于是,这不禁又勾起了我儿时的一些美好记忆。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访美,签署了一揽子文化交流的项目。《加里森敢死队》作为中国内地第二部引进的美国电视剧,于1980年10月开始在每周六晚8时在央视播出,当时造成了万人空巷的收视效果。可这部26集的美剧在播完第16集后,便以黑底白字正告观众:本剧播放完毕。
很多人都看出来,电视剧只播了一半便戛然而止。国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给中央电视台写信。这也成了CCTV历史上的大事件。后来据说当时有媒体报道,有青少年模仿电视剧里练习飞刀,有盗贼模仿连环盗窃,有学生模仿剧中人物吸烟、喝酒来玩儿帅。以至惊动有关部门领导,经慎重研究才决定停播这部电视剧的。
由于当年这部电视剧在央视播出的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机,而当时的我只不过还是一个年龄尚小的孩子。所以,这部剧的首播我并没有先睹为快。但几年后,当我在同学家里看到这部剧的录像带后,虽然只看了两集,却仍被它惊险的剧情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尽管那个时候,国外的影视剧已经层出不穷。可一拨监狱里的囚犯,在加里森中尉的带领下戴罪立功,深入德军敌后搞破坏的故事仍旧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长大后,我拥有了这部系列剧整套的VCD和DVD,尽管从声画角度来讲始终没有脱离原来录像带的音质和画质。但我仍对这部儿时记忆中最精彩最刺激的片子情有独钟。
故事发生在二战后期,战争越来越残酷,美军中尉加里森从监狱里找来一些杀人犯,骗子,强盗,小偷组成一支前所未有的敢死队。这些人各有所长且极具个性,抱着立功赎罪的目的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纵横于欧洲各国,深入敌后,一次次打入敌军内部,营救战友,轰炸雷达站,绑架德军元帅,偷取秘密情报,盗取德军物资,摧毁敌人计划,打击黑帮团伙,把德国人骗得晕头转向,打得落花流水。这些人虽然是在押的囚犯,但却骁勇善战,有勇有谋,有情有义而且风趣诙谐,即使是最危急的时刻也不忘幽它一默。虽然他们也有缺点,常常抱怨任务艰巨,偶尔也有小偷小摸,甚至于关键时刻撒手不管,但是正是这些缺点使他们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加可爱。由于他们的英勇表现,德军一次次地受到了沉重打击,战争形势一步步转变。
于我来讲,这部片子的剧情可谓是毫无拖沓之感,每一个细节设计都堪为经典。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反而觉得不落俗套——它没有靠美女撑场面,没有靠爱情作点缀。而是完全的战争,完全的敌后,充分展现了一个阳刚而热血的男人世界。
虽然是一部系列剧,但实际上它每集之间的层次是非常鲜明的,有一条主线一直潜藏蛰伏于蛛丝马迹之中,将二十六个故事串连在一起,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承前启后,纹丝不乱。这条主线,其实就是加里森敢死队全部成员的感情线,由开始的彼此利用,到中间的了解默契,再到最后的生死与共,篇篇故事看似毫不相干,但事实上,每集的剧情都在向前发展,层层推进……
这部由美国广播公司摄制的系列剧在1967年9月到1968年3月在美国境内播出,但在美国国内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甚至当年有评论认为这部剧是“乏味!单调!一群将大学里的舞台剧搬上屏幕的肥皂剧演员”,这部低成本的TV-series场景变换不大,参与人员甚至明目张胆的在第2集死掉之后又在以后的几集里面出现,光那个上校一人就“死去活来”4回,又比如“酋长”在“奇盗”里偷车的片断又被剪辑到后面的“暗杀计划”里,等等败笔层出不穷。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它,怀念它,甚至将它当作生命中最值得回顾的译制片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