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银行股
(2012-05-14 14:12:52)
标签:
股票 |
分类: 个股分析 |
今年一季度报民生的业绩又成长了40%多,而市盈率已经跌至5倍以下。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还有人在讨论银行的“高风险”问题。
因为经过地方融资平台回款展期后,2011年是回款数量最多的一年,而这一年已经顺利过去了。接下来的几年回款都比2011还少。我实在看不出哪里有大规模坏账爆发的任何风险。
至于房地产的问题,我一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固然是很高,可是泡沫主要是集中在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集聚全国资源,本身城市经济能力也比较强,何况在2020年以前,中国还是处于人口潮中。房地产的崩溃基本是违反所有阶级利益的事情,所以这事情根本不会发生。
何况,18大就在前面了。一个总理一个想法,地方政府也都在等这个事情。
在92年中国货币大通胀后期我们已经出现过一次非常严重的坏账危机,可是随着中金公司在1995年建立并且剥离坏账,那些所谓的坏账在延期支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又变成了良性资产。而我们的四大行也很快都上市,获得了极大的资质提升。坏账的本身是货币和信用的问题,只要有信用的担保,加上足够的货币支付保障,除非是那种彻底烂帐,否则很多都有重新良化的可能。而我们的银行本身业务是比较单调的,投资银行属性特别不突出,做的大部分是基于利差的收放贷,或者基于服务的中间业务收费。应该说做的都是低风险业务。银行大规模坏账的爆发,除非是整个经济的大规模下滑乃至衰退,可是如果这样,难道消费股不受影响?生产型股不受影响?金融乃万业之母,金融一动荡,其他企业基本都没法混。所以赌金融会出现崩溃场面的,根本就应该大规模卖空中国期指,而根本不应该在A股做任何多。
如果不考虑大规模坏账,而考虑中等规模坏账危机,那么现在的股价只是盈利5倍,就算银行连续三年的净利润都被坏账吞噬,也只需八年就可赚回整个银行。所以说市值已经很大程度上反映,乃至过度反应了银行可能面对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只要被延缓几次,基本就会消散于无形,因为我们的货币增发速度是惊人的,钱会越来越不值钱,包括那些坏账。时间是抹平一切伤口的良药。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还有人在讨论银行的“高风险”问题。
因为经过地方融资平台回款展期后,2011年是回款数量最多的一年,而这一年已经顺利过去了。接下来的几年回款都比2011还少。我实在看不出哪里有大规模坏账爆发的任何风险。
至于房地产的问题,我一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固然是很高,可是泡沫主要是集中在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集聚全国资源,本身城市经济能力也比较强,何况在2020年以前,中国还是处于人口潮中。房地产的崩溃基本是违反所有阶级利益的事情,所以这事情根本不会发生。
何况,18大就在前面了。一个总理一个想法,地方政府也都在等这个事情。
在92年中国货币大通胀后期我们已经出现过一次非常严重的坏账危机,可是随着中金公司在1995年建立并且剥离坏账,那些所谓的坏账在延期支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又变成了良性资产。而我们的四大行也很快都上市,获得了极大的资质提升。坏账的本身是货币和信用的问题,只要有信用的担保,加上足够的货币支付保障,除非是那种彻底烂帐,否则很多都有重新良化的可能。而我们的银行本身业务是比较单调的,投资银行属性特别不突出,做的大部分是基于利差的收放贷,或者基于服务的中间业务收费。应该说做的都是低风险业务。银行大规模坏账的爆发,除非是整个经济的大规模下滑乃至衰退,可是如果这样,难道消费股不受影响?生产型股不受影响?金融乃万业之母,金融一动荡,其他企业基本都没法混。所以赌金融会出现崩溃场面的,根本就应该大规模卖空中国期指,而根本不应该在A股做任何多。
如果不考虑大规模坏账,而考虑中等规模坏账危机,那么现在的股价只是盈利5倍,就算银行连续三年的净利润都被坏账吞噬,也只需八年就可赚回整个银行。所以说市值已经很大程度上反映,乃至过度反应了银行可能面对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只要被延缓几次,基本就会消散于无形,因为我们的货币增发速度是惊人的,钱会越来越不值钱,包括那些坏账。时间是抹平一切伤口的良药。
前一篇:再来说说估值,一个永恒话题
后一篇:[转载]银行股何时能够浮出水面